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物流倉儲裝備創新(網絡)驅動物流業升級,物流業發展刺激物流倉儲裝備創新網絡演化。創新網絡演化環境內物流業的適應性發展問題已成為現代物流業管理的巨大挑戰。現有研究對物流倉儲裝備創新網絡演化與物流業發展的協調一致程度關注不足,將嚴重影響物流業有序發展。利用投影尋蹤(PP)和范數灰關聯度(GCOTN)改進復合系統協調度(CDOCS)模型,基于我國2011—2017年實證數據開展測度研究,結果表明:我國物流倉儲裝備創新網絡演化與物流業發展之間處于一種低度協調狀態,且創新網絡的低效演化對系統整體協調的影響較物流業發展更大;我國物流倉儲裝備創新網絡呈波動式增長,且網絡資本積累不足和網絡資源配置不優是導致低協調度的主要原因。政府部門應兼顧制定物流業發展子系統內部協調及其與物流倉儲裝備創新網絡演化子系統間協調的“雙驅”政策,有效設計物流倉儲裝備創新網絡演化治理機制,形成科學的物流倉儲裝備創新模式,進而提升我國物流業發展與物流倉儲裝備創新網絡演化協調效率,推動物流業快速發展。
關鍵詞:物流倉儲裝備;創新網絡;物流業發展;協調度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經濟的爆發式增長,物流業發展迅速。“倉儲”作為物流活動的重要環節,已經遠遠超出了傳統的倉庫及倉庫管理的范疇,成為供應鏈一體化大時代下的“倉儲”。物流倉儲裝備是指在整個物流存儲領域內用于物流倉儲、運輸、搬運、裝卸、包裝及信息處理等各個環節的設備和器材[ 1 ]。物流活動和物流倉儲裝備是密不可分的,物流倉儲裝備的合理應用與否,將直接影響物流運作效果。采用最先進的物流倉儲裝備技術產品和管理理念來實現降本增效、良性經營,成為我國物流業發展中抵抗競爭壓力加劇和持續吸引投資依賴增加的有效路徑[ 2-4 ]。
隨著用戶企業對物流存儲裝備的信息化、自動化和智能化需求不斷增長,物流產業面臨自動化倉儲系統(AS/RS)、物流裝備(Logistics Equipment,LE)、物料處理(Mate rial Handling,MH)等倉儲裝備關鍵技術創新問題,諸多創新主體通過聯合攻關、共建實驗室等形式開展合作創新,形成物流倉儲裝備創新(集群)網絡[ 1,5-7 ]。物流倉儲裝備創新網絡既是倉儲裝備業創新躍遷的組織結構,又是其環境變量,產業創新主體利用技術擴散、知識流動等路徑實現倉儲裝備升級,在結網的過程中創新主體積累社會資本、建立信任機制、產生聲譽效用,最終形成網絡品牌意識,實現物流倉儲裝備創新的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 8-9 ]。
物流倉儲裝備專利總量和聯合發明專利總量的持續增長,反映了物流倉儲裝備創新網絡涌現態勢。然而,根據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的數據,2018年社會物流總費用占GDP的比例中運輸費用占比較2017年下降了0.3%,倉儲成本占比則上升了0.4%,物流管理成本占比上漲了0.1%。在物流業降本增效的大趨勢下,倉儲費用依然上升較快,物流業存在的高成本、低效率等問題依舊突出。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一方面,物流倉儲裝備的投入產出比和利用率不高,物流企業購進的裝備未完全發生作用;另一方面,物流倉儲裝備創新效率不高,創新資源未充分實現優化配置,創新進程和設備升級較慢。這說明物流倉儲裝備創新與物流業發展可能出現了不一致。那么,作為物流倉儲裝備創新有形載體(組織結構)和資源整合路徑的創新網絡,其是否因社會資本積累過度、信任機制缺失等不利于技術擴散和知識流動的因素而與物流業發展也不協調?對上述問題的揭示,既具有理論意義,又具有實踐價值。
物流倉儲裝備創新網絡對物流業發展的影響,隸屬于產業經濟增長理論。早期的索羅—斯旺模型將技術進步視為經濟增長因素的外生變量,而2018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默(Romer)認為知識創新是內生經濟增長的核心要素之一,明確了創新對產業經濟增長的重要性[ 10 ]。劉國巍等[ 11-12 ]進一步探討了創新網絡的區域協調系統與產業經濟增長的關系,測度了創新網絡結構資本對產業發展的影響。
這些研究基于不同視角論證了創新網絡作為內生變量對產業發展的影響,但局限于“單邊”線性回歸操作,從雙邊匹配視角的分析不足。物流倉儲裝備創新網絡與物流業發展之間是交互影響關系,良好的創新網絡環境推動了倉儲裝備升級,進而促進物流業發展,而物流業的迅速發展又刺激倉儲裝備創新網絡演化,形成了創新網絡演化與物流業發展的雙螺旋反饋機制。這意味著基于雙邊匹配視角明晰倉儲裝備創新網絡演化與物流業發展的協調機理,并客觀評價二者的協調程度,是科學認識物流倉儲裝備創新網絡演化與物流業發展不協調的重要基礎,但現有研究尚不能給出理論解釋和實證證據。
本研究旨在揭示物流倉儲裝備創新網絡演化與物流業發展的協調效果。主要關注如下兩個研究問題:第一,物流倉儲裝備涉及物流運作的各個環節,其創新是一項復雜系統工程,承擔創新任務的網絡組織結構是怎樣的,這一組織結構隨著創新進程的加快是如何演化的;第二,上述網絡組織結構演化與物流業發展如何協調,協調程度如何評價。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研究以我國2011—2017年物流倉儲裝備聯合發明專利數據和物流業宏觀統計數據為基礎,整合投影尋蹤(PP)、范數灰關聯度(GCOTN)和復合系統協調度(CDOCS)模型,通過實證研究定量探析上述問題。
一、內涵分析
(一)物流倉儲裝備創新網絡及其演化
弗里曼(Freeman)[ 13 ]首次提出了創新網絡,認為企業間的創新溝通是創新網絡架構的主要聯結機制,它是為了系統性創新而設計的一種基本制度安排。此后,創新網絡的研究范式愈加豐富,出現了基于不同邊界特征的企業創新網絡、區域創新網絡、產業創新網絡等網絡形式,不同形式的創新網絡結構、特性和功能迥異[ 14-18 ]。本文研究的物流倉儲裝備創新網絡屬于物流倉儲裝備產業邊界約束下的創新網絡范疇。同時,產業創新網絡具有復雜網絡的小世界、無標度等結構主義和擇優、擴散等連接主義典型特征[ 19-20 ]。基于此,本文界定物流倉儲裝備創新網絡是一個物流倉儲裝備產業組織邊界內包含(上下游企業、大學等)多主體、(產品供給、技術創新、倡議聯盟等)多溝通的復雜動態系統,具有復雜網絡拓撲結構特征和資源整合功能。
此外,國內外學者關于產業創新網絡演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演化機理、模型和功能等方面,借助自組織、共生等理論揭示產業創新網絡形成和循環機理[ 21-22 ],構建網絡演化的拓撲結構和生命周期模型[ 23 ],利用實證和案例研究剖析網絡治理機制和模式[ 24 ]。綜合已有研究成果,本文認為,物流倉儲裝備創新網絡演化是從網絡視角對物流倉儲裝備業創新演化的透視,運用復雜網絡演化理論揭示物流倉儲裝備創新網絡隨時間(生命周期)遞進而產生空間(拓撲結構)擴散的過程,有利于明晰物流倉儲裝備創新網絡治理機制。
(二)物流倉儲裝備創新網絡演化與物流業發展的協調機理
物流業發展是一個產業規模增長和降本增效的動態過程[ 4 ]。前者強調物流業作為一個聯通物資流動各環節的產業,隨著關聯產業承載實體的倍增而呈現規模增長態勢。降本增效則是從物流占商品(承載實體)成本比例的視角出發,考察在產業規模增長的態勢下物流業成本效率的變化趨勢。因此,物流業可以表征為產業(規模)增長和成本效率雙重約束下的復合動態系統,其發展表征為隨系統進化的狀態轉移。而物流倉儲裝備創新網絡演化也是一個基于網絡視角透視創新演化的過程,揭示了創新網絡復雜系統規模擴張、資源流動和資本積累進化的狀態轉移。物流業的規模增長離不開微觀物流倉儲企業的數量和規模,而企業又是物流倉儲裝備的創新主體,是創新網絡規模擴張、資源流動和資本積累的節點(信息)載體。同時,物流倉儲裝備創新主體間的協作推動了技術升級,新裝備(如人工智能)縮短了單個物流企業存儲環節的勞動耗費時間,進而隨技術擴散和溢出縮短了物流業整體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推動物流業整體降本增效。可見,物流倉儲裝備創新網絡演化與物流業發展之間具有協調的可行性。
推薦閱讀:物流供應鏈論文如何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