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對當前現代物流建設中應該怎樣發展呢?在當下物流的新管理中應該怎樣去加強對經濟建設的應用呢?對于目前的物流管理有哪些新方法呢?在這之中我們該如何去加強呢?《物流工程與管理》是中國創辦最早,最富盛名的物流科技期刊,論文涉及范圍包括:倉儲物流行業的理論研究,國內外物流成功經驗及信息,倉儲物流運作可操作性方法及案例,本行業的經營管理技術及安全管理技術等。
摘要:在企業運作中,物流被看成是企業與其供貨商和客戶相聯系的能力。一個企業的物流,其目的在于幫助按最低的總成本創造客戶價值。物流作業可分成三個領域:配送,制造和采購。這三個領域的結合使在特定位置和地點、供應源和客戶之間進行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等運輸的綜合管理成為可能。企業通過存貨的移動(存貨流)使物流過程增值。
關鍵詞:現代物流,物流建設,交通運輸
Abstract: in the enterprise operation, the logistics is seen as the ability of enterprise associated with its suppliers and customers. The logistics of an enterprise, its aim is to help create customer value at the lowest possible total cost. Logistics operations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areas: distribution, manufacturing and procurement. The combination of these three areas to make in a particular location and location, between supply and customers materials, semi-finished products and finished products such as transportation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possible. Enterprise by moving inventory (stock) make value-added logistics process.
Keywords: modern logistics, logistics construction, and transportation
一、現代物流之定義
物流(logistics)就狹意而言,即指商業流程中的倉儲及運輸,近年來隨著區域經濟的快速發展,原來分散的、低效率和高成本的物流活動轉化成物流資源互補整合、相互聯系、分工協作的產業鏈條,形成以供應鏈管理為核心的社會化物流系統。現代物流活動逐漸從生產、交易和消費過程中分化出來,成為專業化的新型經濟活動。美國物流協會對物流有更寬的解釋:配合顧客之要求,以計劃、執行、管制等管理流程,俾對貨品、服務及相關信息等,由生產地點與消費地點間,有效率、效益的流通及儲存。
據中銀港澳管理處經研部八月份經濟月報指出,同傳統物流業比較,現代物流主要變化有:傳統物流業多為各環節分散及單一經營,現代物流業將之系統化、集成化,提供全套一條龍服務;廣泛應用信息科技,利用先進的計算機網絡設施處理訂單管理、訂貨處理、倉儲管理、貨運、送貨及客戶服務;利用業專業知識、技能和人才,對傳統物流的功能進行整合、擴展及提升。
二、現代物流之重要性
現代物流就是通過倉儲、運輸、配送等全面綜合管理,令整個物流過程縮短時間及減低成本,故現代物流在商業營運流程的地位更為重要,主要原因:
(一) 商業流程縮短
制造業者為掌握銷售通路與利潤,逐漸向下游整合,成立體系內銷售部門的現象日益普遍,以致中游的批發者或中間商生存空間日漸壓縮,甚至被制造業者或零售業者所取代,形成商業流程縮短的現象。
(二) 連鎖店興起
為增強競爭能力,形成擴大銷售規模以降低銷售成本,企業化的連鎖經營不僅可擴大營業規模,亦可以加強對市場的滲透及銷售渠道的掌握。
(三) 市場采薄利多銷策略
在市場供過于求的情況下,價格競爭往往導致獲利率降低,故加強各項成本控制巳成為企業求取生存發展之道。雖然在生產流程的成本減低方面巳日見困難,但在物流方面減少支出,仍有相當空間。
據中銀港澳管理處經研部一份研究香港現代物流業發展報告所作分析,電子貿易,即通過互聯網達成交易,包括企業對企業以及企業對客戶的交易,網上交易只是交易的步驟之一,交易能否順利完成和是否具競爭力,關鍵在于是否把貨物迅速地運送給用戶。而現代物流業過去幾年的急速發展,就是受電子貿易蓬勃發展所推動。該報告又指出:傳統企業經營往往要自營與物流有關的業務,從事采購、存貨、送貨等工作,結果是難以專注于核心業務,而且因為積壓存貨而增加經營成本。因此,現代企業經營都會利用外判的形式,把非主業,即物流業務交給第三方物流服務公司,藉此減少采購人員編制,減低庫存,省卻倉儲費用及節省設立有關工序所需投資,從而幫助企業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增強競爭力。
三、物流管理的目標
物流管理的目標主要包括:快速回應、最小變異、最低庫存、整合運輸、產品質量以及生命周期支持等。
快速響應──關系到能否及時滿足客戶的服務需求的能力。信息技術提高了在盡可能的最短時間內完成物流作業,并盡快交付所需存貨的能力。快速響應的能力,把物流作業的重點從根據預測和對存貨儲備的預期,轉移到從裝運到裝運方式對客戶需求作出迅速響應上來。
最小變異──就是盡可能控制任何破壞物流系統表現的、意想不到的事件。這些事件包括客戶收到訂貨的時間被延遲、制造中發生意想不到的損壞、貨物交付到不正確的地點等。傳統解決變異的方法是建立安全儲備存貨或使用高成本的溢價運輸。信息技術的使用使積極的物流控制成為可能。
最低庫存──目標是減少資產負擔和提高相關的周轉速度。存貨可用性的高周轉率意味著分布在存貨上的資產得到了有效的利用。因此保存最低庫存就是要把存貨減少到與客戶服務目標相一致的最低水平。
整合運輸──最重要的物流成本之一是運輸。一般運輸規模越大及需要運輸的距離越長,每個單位的運輸成本就越低。這就需要有創新的計劃,把小批量的裝運聚集成集中的、具有較大批量的整合運輸。
產品質量──由于物流作業必須在任何時間、跨越廣闊的地域進行,對產品質量的要求被強化,因為絕大多數物流作業是在監督者的視野之外進行的。由于不正確的裝運或運輸中的損壞導致重做客戶訂貨所花的費用,遠比第一次就正確履行所花的費用多。因此,物流是發展和維持全面管理不斷改善的主要部分。
產品生命周期支持──某些對產品生命周期嚴格需求的行業,回收已流向客戶的過期存貨時構成物流作業成本的重要部分。如果不仔細審視逆向的物流需求,就無法制訂良好物流策略。因而,產品生命周期支持也是設計的重要目標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