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 在工業4.0背景下,開展機器視覺及應用本科教學必要性不斷增加。針對前期本課程面臨與傳統機械專業課接軌性較差、學生積極性較差以及教學內容面臨的局限性等問題進行了改進。主要從教學內容、教學模式以及考核方式三方面進行了改革,從而為本課程后續開展以及教學質量的提高奠定了基礎。
關鍵詞 機器視覺;教學改革;教學內容;教學模式
引言
自從2015年李克強總理簽批工業4.0以來,中國制造2025已經上升至國家級倡議發展的高度。而其中一個重要的發展方向就是智能制造。[1]智能制造技術通過計算機,結合前期學習經驗,利用特定算法,對過程進行分析和判斷,并結合智能機器人對操作過程進行取代,從而極大提高生產效率。因此,智能制造將使傳統的機械制造與信息流結合,邁向智能化機械制造。[2]而完成智能制造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利用機器視覺系統對目標、環境進行探測,從而保障后續工作的順利推進。同時,由于機器視覺系統較強的獲取信息能力和適應環境能力,并且容易構建自動化和智能化等優點,[3]從而成了發展智能制造的關鍵部分。
除了企業界對機器視覺方向的不斷探索,高等院校也在不斷開拓機器視覺的教育空間,從而實現產學研的順利銜接,最明顯的一項措施就是部分高校在本科教學中增設了“機器視覺及應用”課程。
然而,機器視覺及應用這門課程面臨著以下幾個問題:(1)與先修專業課程接軌性較差。傳統的機械類專業課和機械設計,機械原理,機電一體化等課程接軌性較高,更多地從力學、結構設計或者電路等方面進行學習。但是,從本門課程主要涉及光學以及算法知識。由于缺少對光學類最基本的概念,如物象關系,視場以及投影變換,因此在學習過程中容易一頭霧水,讓部分學生產生畏難情緒,從而對課程內容提不起興趣,積極性下降。(2)課堂氣氛不活躍。由于機器視覺的核心是通過特定算法實現識別的功能,在講解算法時,涉及大量數學知識,將會進行數學公式推導,很多時候將出現教師在黑板上推導公式,學生在下面記筆記的場面,教師無法利用幽默的語言吸引學生注意力,因此課堂分為比較枯燥,學生積極性難以調動。(3)教學內容具有一定局限性。目前本科生“機器視覺及應用”普遍存在內容廣泛但是難度較大,比如涉及光學成像的知識以及大量有關算法的知識,因此需要學生自學大量前期未修的知識;課時較少,目前為32學時,由于內容較多且難度較大,很多學生學完之后感覺應用能力無法滿足實際工程需求,因此導致信心不足,從而對本領域產生一定的動搖。
在課時有限的情況下,如何提高教學效率,提升學生對課程吸收程度同時培養本科生動手實踐能力,這將是本門課程面臨的巨大挑戰。因此,我們將從教學內容調整,教學模式改革,考核方式改革三方面切入,并以學生就業興趣為導向,培養學生在本領域的獨立工作能力。
1 機械類“機器視覺及應用”本科生教學改進措施
1.1師資隊伍的建設
影響學科發展的因素很多,其中關聯最大最直接的就是授課教師的質量和穩定性。首先,教師的學術研究背景將影響本課程的教學深度和高度。為了提升教師的學術本經,可以增加本門課程的教師和其他學校教師的交流,這樣能夠促進本課程教師學術方面的提升,同時可以指導本門課程前沿的教學知識教學。第二,形成年齡、職稱合理分布的教學團隊。第三,多參加全國高等學校教學一流課程創新論壇或者會議,這對于提升教學質量,把握課堂將會有顯著的提升。第四,為青年教師的成長提供機會,促使其在教學方面不斷提升;以未來前景引導其方向,并適時的鼓勵和贊揚,提升其教學成就感和榮譽感。第五,教學經驗豐富的老教師要與青年教師多交流溝通,對其在教學、生活中的困難和困惑要及時幫助解決,并以過來人的身份給其建議,增加青年教師的歸屬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