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近幾十年來,隨著生產力的飛速發展,人們整體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環境問題越來越收到重視,建立一個融當下社會形態、文化內涵、生活方式、面向未來的更具人性的、多元綜合的理想生存環境空間………
關鍵詞:景觀設計,生態化設計,人性化設計,發展趨勢
一、景觀設計的內涵
景觀設計是指在某一區域內創造一個具有形態、形式因素構成的較為獨立的,具有一定社會文化內涵及審美價值的景物。它必須具有兩個屬性:一是自然屬性,它必須作為一個有光、形、色、體的可感因素,一定的空間形態,較為獨立的并易從區域形態背景中分離出來的客體。二是社會屬性,它必須具有一定的社會文化內涵,有觀賞功能,改善環境及使用功能,可以通過其內涵,引發人的情感、意趣、聯想、移情等心理反映,即所謂景觀效應。如果我們把景觀設計理解為是一個對任何有關于人類使用戶外空間及土地的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以及監理這一解決方法的實施過程。景觀設計的宗旨就是為了給人們創造休閑、活動的空間,創造舒適、宜人的環境。而景觀設計師的職責就是幫助人類,使人、建筑物、社區、城市以及人類的生活同地球和諧相處。
二、生態化設計
生態化設計在景觀設計領域尚處于起步階段。生態化設計就是繼承和發展傳統景觀設計的經驗,遵循生態學的原理,建設多層次、多結構、多功能的科學植物群落,建立人類、動物、植物相關聯的新秩序,使其在對環境的破壞影響最小的前提下,達到生態美、科學美、文化美和藝術美的統一,為人類創造清潔、優美、文明的景觀環境。
首先,應尊重傳統文化和鄉土知識,吸取當地人的經驗。景觀設計應根植于所在的地方。由于當地人依賴于其生活環境獲得日常生活和物質資料和精神寄托,他們關于環境的認識和理解是場所經驗的有機衍生和積淀,所以設計應考慮當地人和其文化傳統給予的啟示。
其次,應順應基址的自然條件。場地外的生態要素對基址有直接影響與作用,所以應該設計不能局限在基址的紅線以內;另外任何景觀生態系統都有特定的物質結構與生態特征,呈現空間異質性,在設計時應根據基址特征進行具體的對待;考慮基址的氣候、水文、地形地貌、植被以及野生動物等生態要素的特征,盡量避免對它們產生較大的影響,從而維護場所的健康運行。
最后,應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原有景觀。要避免單純地追求宏大的氣勢和英雄氣概,要因地制宜,將原有景觀要素加以利用。當地植物和建材的使用,是景觀設計生態化的一個重要方面。景觀生態學強調生態斑塊的合理分布,而自然分布狀態的斑塊本來就有一種無序之美,只要我們在設計中能尊重它,加以適當的改造,完全能創造出充滿生態之美的景觀。
三、人性化設計
人性化設計是人類在改造世界過程中一直追求的目標,是設計發展的更高階段,是人們對設計師提出的更高要求,是人類社會進步的必然結果。人性化設計是以人為軸心,注意提升人的價值,尊重人的自然需要和社會需要的動態設計哲學。在以人為中心的問題上,人性化的考慮也是有層次的,以人為中心不是片面的考慮個體的人,而是綜合的考慮群體的人,社會的人,考慮群體的局部與社會的整體結合,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相結合,使社會的發展與更為長遠的人類的生存環境的和諧與統一。因此,人性化設計應該是站在人性的高度上把握設計方向,以綜合協調景觀設計所涉及的深層次問題。
現代景觀環境中要充分考慮景觀環境的屬性,要體現為人所用的根本目的,即人性化設計。在設計概念上要強調整體設計觀,這樣的現代景觀環境才不至于成為東拼西湊的雜亂無章之物。在整個設計過程中,應始終圍繞著以人為本的理念進行每一個細部的規劃設計。以人為本的理念不只局限在當前的規劃,服務于當代的人類,而且應是長遠的、尊重自然的、維護生態的、切實為人類創造可持續發展的生存空間。
目前,我國快速的城市化進程,使城市環境建設面臨嚴峻的挑戰。景觀是城市生態系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城市生態系統功能提高和健康發展有重要作用。生態設計是直接關系到景觀設計成敗以及環境質量的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是創造更好的環境、更高質量和更安全的景觀的有效途徑。但現階段在景觀設計領域內,生態設計的理論和方法還不夠成熟,尤其是在環境生態效應、生態工程技術、人的環境心理行為分析等方面都比較薄弱,沒有適用于它的生態學原理作為其生態設計的理論基礎,把對保護生態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概念融匯到景觀設計的每一個環節中去。因此,我國景觀的生態建設還需要做更大的努力,就可操作性的方法還需進一步探索。
參考文獻:
【1】 過元炯.《園林藝術》.中國農業出版社.1996:96—11
【2】 穆守義.園林植物造型藝術. 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3】 中國林業. 中國林業出版社.
【4】 北京林業大學學報.
【5】 園林規劃設計. 中國農業出版社.
【6】 中國園林設計網 www.u047.com
【7】 瘋狂園林人論壇www.444.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