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在對當前的基地的加固的措施有哪些,在用機密樁加墊層施工法對這些有何作用及意義。在施工中又該怎么做才能使工程更加的堅固等都是現在所需要處理的模式。水泥土樁具有成樁時為橫向擠密,能達到所要求加密處理后的最大干密度要求可消除地基的濕陷性,提高承載力,降低壓縮性。
摘要:數據采集是通過現場安裝的物位計通過油壓管連通基準點進行高程對比,由無線服務器采集數據傳輸到后臺,此服務器每8小時采集一次數據不間斷的連續自動工作,然后對采集的數據自動處理可形成兩種模式的圖表;一種是,坐標軸橫向線型對比圖,另一種是,表格數據匯總表。通過這兩種形式可以直觀的看出地基沉降值。
關鍵詞:施工技術,水泥土擠密樁,工程設計
水泥土擠密樁是用水泥和土根據工程需要按比例拌和,并在樁孔內夯實加密后形成的樁。水泥土樁具有成樁時為橫向擠密,能達到所要求加密處理后的最大干密度要求,可消除地基的濕陷性,提高承載力,降低壓縮性;處理深度可達15m,可就地取材、降低工程造價;機具簡單、施工方便、功效高等優點。
一、前言
路基變形沉降,橋頭跳車是公路工程施工質量的一貫通病,給行駛的車輛帶來了極大的安全隱患,同時也大大降低了行車的舒適性。近年來對寧夏地區公路工程調查發現,已建成通車兩年以上的高速公路在使用過程中普遍存在橋頭跳車、路基變形、不均勻沉降的現象發生,尤其處在濕陷性黃土地區的路段尤為嚴重。這主要是由于該地區存在比較多的濕陷性黃土地基,對橋梁和道路后期的沉降變形影響很大。針對這種情況,在今年新建公路時應用一種新的工藝即擠密樁加墊層施工法。
論文網推薦:《水泥》(月刊)創刊于1974年,由中國建材協會主管,建材技術情報研究所主辦,以“面向生產,注重實用”為宗旨,發行量居全國建材科技期刊榜首,面向水泥廠、科研、設計和教學單位。本刊已入編《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同時已被“中國期刊網”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群等中文期刊數據庫全文收錄,本刊登出的稿件同時被以上媒體錄用。本刊適合于水泥及相關企業、科研院所、大專院校及設計單位的技術人員閱讀參考。
在省道305線黑海公路項目,沿線大部分橋梁和路基段落為濕陷性黃土地基基礎,主要為第四紀晚更新世風積黃土,厚度較大,濕陷性黃土層厚12-17m,濕陷類型及濕陷等級基本為自重濕陷性黃土II級(中等)-自重濕陷性黃土IV級(很嚴重)。濕陷性黃土地基處理的目的是:消除地基的濕陷性、提高地基承載力、降低土的壓縮性。本項目設計對橋梁臺背地基采用水泥土擠密樁加水泥土墊層處理,對路基基礎采用素土擠密樁加水泥土墊層處理;但是濕陷性黃土地基處理沒有相應的規范作為參考,設計技術標準只是參考特殊路基處理方式進行設計。這樣擠密樁加墊層地基處理方法對濕陷性黃土地基的加固效果不是很明確和清楚,對以后公路工程設計和施工是否具有指導意義;為了明確擠密樁加墊層對橋梁臺背地基和道路路基的加固效果,同時為了明確橋頭跳車和路基沉陷的病害原因;項目決定在此項目施工階段對用水泥土擠密樁加水泥土墊層施工法加固的橋梁臺背地基和用素土擠密樁加水泥土墊層施工法加固的道路路基進行沉降觀測,從而評判該方法的加固效果和明確引起橋頭跳車和路基沉陷原因,為寧夏地區公路工程建設提供理論支撐和實踐經驗。本文以對橋梁臺背地基用水泥土擠密樁加水泥土墊層施工法對濕陷性黃土地基的加固處理舉列說明。
二、施工工藝
水泥土擠密樁施工完畢后,在其上再鋪60cm厚水泥土墊層,起到加強濕陷性黃土地基承載力的作用。
(一)、水泥土擠密樁施工方案
(1)施工準備:施工機械進場前,對沉樁區域進行整平,對回填土進行試驗做好素(水泥)土的標準擊實,測試并調整好現場素(水泥)土的含水量,以確保其接近土的最佳含水量,再對樁位進行準確定位。
(2)沉樁機械:選用履帶式柴油錘打樁機(型號:SCC500E),夯錘3.5T,成孔采用¢37CM鋼管,鋼管下端為圓錐體,錐體上緣直徑40cm,壁厚為1CM,鋼管長為9.2m。機架準確定位,并檢測鋼管的垂直度,再進行沉樁施工,施工樁長比設計超深20~30cm。由于黃土的濕陷性,在沉管時,柴油錘錘擊鋼管,鋼管下沉,在成孔過程中對樁體周圍產生擠密作用,隨著鋼管下沉,逐步成孔。
(3) 沉樁:樁管沉至設計深度后及時拔出,以免在土中擱置過久增大拔管阻力。成一個孔用時2-4分鐘,成孔后對孔進行檢測,孔徑滿足設計要求,孔形完整,無坍塌卡管現象。樁孔施工順序應先外排后里排,同排內應間隔1-2孔進行,以免因振動擠壓樁造成相鄰縮孔或塌孔。
(4)填料夯實:樁孔填料前應清底夯實,回填用土采用挖方利用粉質黃土。夯實機械采用夾桿式夯實機,夯錘重量為130Kg,回填前連續夯擊次數不小于15次。回填土必須在最佳含水量(一般范圍在13-16內)狀態下分層回填夯實,每層回填厚度15-20cm,回填量為0.021-0.028方,夯實20次,累計夯實次數必須超過280次。當回填土的含水率如超出最佳含水率的±3%時,回填土應晾曬或灑水潤濕,雨天不宜施工。
(5)壓實度檢測:經試驗室自檢、中心實驗室抽檢樁心壓實度均超過90%,樁間土0-30cm范圍壓實度不小于90%,樁體及樁間土均達到設計要求,樁體土和樁間土濕陷系數6s<0.015,符合設計及規范要求。
(二)、水泥土墊層施工方案
(1)、對施工完的擠密樁段落,進行場地整平,采用振動壓路機碾壓,碾壓過程要遵循先靜后振動、先慢后快的原則,碾壓至基底表面無輪跡為止。
(2)、進行壓實度(≥90%)、縱斷高程和寬度自檢,保證各檢測項合格。
(3)、布料:計算填料的長、寬及需鋪厚度并用白灰撒網格線。然后將填料由土方自卸車運至現場,根據土方布料虛鋪厚度計算量并卸入指定的網格內。
(4)、攤鋪:用裝載機進行初平,攤鋪厚度大致均勻,對于邊、角缺土處應用人工進行修補平整,攤鋪過程中對于雜物人工配合機械剔除。
(5)、補充灑水:根據試驗室擊實試驗確定的最佳含水量,再根據填料的天然含水量與試驗得出的最佳含水量進行比較,決定是否補充灑水,含水量宜大于最佳含水量5%。
(6)、水泥攤鋪及拌合:水泥采用袋裝325緩凝水泥,水泥用量按照8%的質量比進行人工攤鋪。完成立即采用寶馬路拌機進行水泥和土的拌合,拌合均勻后,立即對拌合均勻的穩定土做含水量和水泥計量的滴定試驗,合格后立即用平地機進行精平。
(7)、碾壓和檢測:壓實采用振動壓路機進行碾壓,具體現場碾壓及檢測程序為(為第一次碾壓組合):振動壓路機關閉振動穩壓1遍,強、弱振各2遍后停止碾壓。做壓實度檢測,壓實度達到設計及規范要求93%后,測量計算出壓實厚度,并測定濕陷系數。
本項目通過近半年的觀測,從施工完的第一個月數據看基本上整體均勻沉降1cm,隨著時間的蔓延,截止目前已超過半年,數據變化也只是在0.5cm以內,通過觀察分析擱置一個冬季的自然沉降期沉降值幾乎沒有增加;這樣在進行面層施工時已基本穩定,也給面層施工提供了有力的數據保證。通過擠密樁加墊層施工法對濕陷性黃土地基的加固處理來看,效果明顯:可消除地基的濕陷性,提高地基的承載力、降低壓縮性、提高地基的整體穩定性;同時該方法可就地取材、降低工程造價、機具簡單、施工方便、功效高等優點;也更進一步的明確了引起橋頭跳車和路基沉陷原因,為以后的濕陷性黃土路基處理提供更加準確的設計數據與技術標準,也為該地區乃至其它地區的公路工程建設提供理論支撐與實踐經驗。
三、沉降觀測
(一)觀測系統組成
基礎沉降自動觀測系統在硬件上分為沉降采集器和沉降監測終端兩部分,無線通信模塊是路基沉降采集器與路基沉降監測終端之間通信的橋梁。
(二) 沉降觀測的內容
本項目沉降觀測內容主要橋梁臺背填土基礎的水泥土擠密樁加水泥土墊層的沉降觀測。
(三)測點布置方案
橋梁臺背填土基礎沉降觀測測點儀器采用自動化觀測沉降儀,測點布置在水泥土墊層上面,選取一個截面作為觀測截面,
在橋臺布設自動觀測沉降儀后,按照橋臺臺背填料施工工藝進行分層填料,分層壓實,并符合壓實度要求,此橋臺總填料厚度8米左右施工日歷天數在30天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