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正面臨著學習化社會的挑戰,教育者承擔著培養學生具備學習化社會必需素質的重任。古人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授人以魚”,只能解一時之急。“授人以漁”,則能培養人的能力,教人做學問、做研究的方法,町以使人終身受益。教育的最大功能在于“教是為了不教”。“教”的目的是“為了不教”。即為了讓學生能夠自主學習、獨立探究、合作學習,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可持續發展的能力,使學生學會學習。
一、傳統語文課堂的不足
1.教學結構呆板單一,缺少靈活性,忽視了人性的另一重要方面—情意方面。這種肢解知識與情意的教脫離了真實的生活,導致學生被動學習、應付學習、低效學習。教師主導作用發揮不到位。
2.教學關系不當.開放程度低。在貫徹“教為主導.學為主體”時.僅僅強調教師作為一個知識源,將學生禁錮在“教師傳授知識,學生接受練習以鞏固知識”的教學模式下,扼殺了學生的創造性和內在潛能的開發。學生的主體性得不到充分發揮。
3.教學過程忽視了學生豐富的個性,師生、生生之間缺少充分的合作與交流,大大抑制了學生的學習能動性和學習熱情.阻礙了學生的主動性、社會性和創造性的和諧發展。
二、打造“自主合作學習”教學模式
可見,目前課堂教學的小環境營造與當前從傳統教育向創新教育邁進的大環境有些格格不入。改革傳統的課堂教學,構建一種符合時代要求的課堂教學模式,成為當前職業中學語文教學改革的一項重要任務。“自主合作學習”教學模式得到了眾多語文教師的認同。所謂“自主合作學習”教學模式就是在教師指導下.以問題為載體。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為中心,以學生的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為主要的學習方式。以小組合作學習和小組間交流競爭為主要途徑。實現全體學生的主動性、社會性和創造性和諧發展的教學活動方式。因此。“自主合作學習”的課堂教學能推動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培養學生勤學好問的學習態度和探索性的創新精神.教給學生自主獲得知識的能力和創造的本領,同時可以提高學生發現、吸收新信息和提出新問題的能力,而社會需要的正是具有一定知識并具備自主學習和吸收新知識能力的人。所以。職業高中教育應該帶領學生走向自主合作學習之路,提高他們的整體素質,進而提高我國的國民素質。由此可見,引導學生自主合作學習是時代的召喚,更是教育的需要。自主合作學習取代傳統的接受型學習將成為當前課堂教學改革的必然趨勢。
“自主合作學習”課堂教學模式是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法.即改變原有的應試教育模式下所形成的偏重機械記憶和模仿。以接受教師知識灌輸為主的單一的學習方式。而創設一種有助于探究的開放情境和途徑,建構一種有利于學生終身發展的多元化的學習模式。
1.教師確立自主合作教學觀念:學生學習具有自主性.是學習的真正主人.他們能夠獨立地獲取新知識.通過對相關信息的收集、分析和處理,從中不斷地進行猜想、論證,并改進所得的結論,從而實際感受和親身體驗到學科知識的產生過程。教師則將由過去的課堂主宰者轉變為學科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參與者和研究者。教師的指導不再是將學生的研究方向引向一個已有的結論,而是提供信息,啟發思維。并提出更深層次的新問題,以促進學生理解的不斷深化。因此教師要有很強的應變和駕馭力。因此,要引導學生自主合作學習,教師首先必須確立自主合作教學觀念。自主合作教學觀念包括教師角色觀、師生關系觀、創新教師觀、操作實踐觀。我們要研究這些教學觀念在知識經濟時代的特有內涵.幫助教師更新教學觀念。用自主合作教學觀念指導教學實踐。
2.改變傳統的語文教學模式:我們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大膽嘗試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合作學習:以課程學習中提出的問題來展開。以解決問題為結束;協作、交流、表達貫穿于各個環節的活動之中,學生通過模型、辯論和展覽等形式展示探究成果,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設計不同的課型、不同的問題,讓學生走上講臺,展現自我,使學生通過討論、評價,形成共識,體驗探究的快樂、成功的愉悅。讓語文課堂充滿智慧的挑戰和交流樂趣.使學生的課堂學習由被動接受式轉向主動探究式.使教師的課堂教學由知識灌輸者轉向發展的促進者。這種學習方式有助于形成人際溝通與良好氛圍。發展樂于合作。分享信息和成果的團隊精神.這也是現代人所應具備的基本素質。
3.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進一步發展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們在強調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實現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的同時。一定要重視帶領學生走出課堂,走出校門,走向社會,深人生產、深入生活。不斷地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使學生在更廣闊的天地里吸取營養,鍛煉自己,提高能力,使課內、外學習相互補充、相互促進,形成教育的有機整體。
4.構建適應職業高中生年齡和學習特點的“自主合作學習”教學模式:自主合作學習的整體目標是學會學習、學會創造,實現教育的本質的功能。教師應通過課題的實施,發現每一個學生的價值,發揮每一個學生的潛能,達到“教,是為了不需要教”的教育境界,使學生愛學、樂學、會學、善學,為學生的持續性發展、提高學生對社會的適應性奠定基礎。根據這一整體目標,教師應確定每一節課的具體目標.并按照美國教育學、心理學家布盧姆的教學目標分類法,把課堂教學目標細化為認知目標、情感目標和動作技能目標。教師應提供一些自主合作學習教學觀念指導下的課堂新模式,推進課堂教學改革。在優化教學過程、實現高效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靈活地處理教材、把握課堂教學,關注學生“大智慧”的發現,鼓勵學生創新,全面推進素質教育。
5.構建適應職高生認知規律的學習方式:(1)通過對“小組合作學習競爭制”學習方式的探索,培養學生的競爭合作精神,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索精神。(2)通過對體驗式學習與研究性學習探索。培養學生的動手與社會實踐能力.增強學生“學以致用”的意識。培養學生語文學習的實際應用能力.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
三.結束語
職業高中學校語文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都要兼顧知識和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因素.以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語文學習方式的形成為生成點,注重培養學生新的學習、生活意識和合作精神,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確保語文課堂教學改革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武斌. “自主——創新”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J]教學與管理, 2002, (09) .
[2]韓旭東. 語文自主學習探微[J]寧波教育學院學報, 2005, (03)
[3]黃本朝. 自主 和諧 發展 創新——理想課堂教學初探[J]中學語文, 2002,(07)
[4]李凌. 如何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J]. 新課程(小學), 2010, (10)
[5]朱瑞芳. 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中學語文的自主學習策略[J]. 中國科教創新導刊, 2008, (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