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用地評定在城鄉規劃領域應用較為普遍,為城鄉規劃用地選擇提供一定的依據。本文在《城鄉用地評定標準》的技術架構下,運用GIS、遙感等定量技術手段,對珠海市的用地進行了建設適宜性評定。
關鍵詞:珠海市;用地評定;GIS
Abstract: Land evaluation is commonly used in urban planning, which also provides a certain basis in land choice. This article, based on 《Standard for urban and rural land evaluation》, evaluates the land in the city of Zhuhai by using GIS,RS and other quantitative techniques.
Key words: Zhuhai City; Land evaluation; GIS;
中圖分類號 : TU984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用地評定是城鄉規劃編制中的一項重要前期基礎工作,在城鄉規劃領域應用廣泛,同時也存在方法多樣、不規范等問題。在不同的技術方法下,同一地區可能出現不同評定結果,這會給城鄉規劃的科學性和嚴謹性造成一定影響。2009年,《城鄉用地評定標準》(以下簡稱“標準”)的出臺規范了用地評定的技術架構,珠海市城鄉用地評定也正是在此架構下,綜合運用GIS和遙感技術開展的,并期望能以實際應用促進城鄉用地評定的規范化過程。
根據標準,城鄉用地評定是指對擬作為城鄉發展的用地,根據其自然環境條件、人為影響因素,做出工程技術上的綜合評定,確定用地的建設適宜性等級類別,為合理選擇城鄉發展用地提供依據。
1 區域背景
珠海市是我國的經濟特區之一,地處廣東省南部,珠江口西岸,毗鄰港澳,區位優勢明顯;全市陸域面積約1710平方公里。
2008年以來,隨著《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賦予珠海市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的定位,國務院批復橫琴島為粵港澳創新合作示范區,以及港珠澳大橋、高速公路、鐵路等大型區域性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珠海迎來新的發展機遇。為更好地完成新的發展目標和使命,珠海市及時啟動城市總體規劃的修改程序。這就涉及到對城市未來空間拓展的重新審視,也必然涉及到對未來城鄉建設用地的選擇和調整,這也是本研究的現實背景。
2 評定方法
采用定性評判與定量計算、主導因素與綜合評價相結合的方法。其中,定性方法主要涉及到描述性指標的分級;定量方法主要應用于指標的定量分級、和綜合計算過程中。GIS定量技術應用于本研究的全過程。
2.1 評定原則
1、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原則;2、生態優先,可持續發展的原則;3、規避自然地質災害,保障城市人居環境安全的原則;4、因地制宜,充分考慮市情。
2.2 評定模型
2.2.1 特殊指標的綜合定量計算
特殊指標是指自然環境條件、人為影響因素等方面對城鄉發展用地的建設適宜性,具有限制性影響的因素,根據其對用地建設適宜性的限制影響程度分為“一般影響級(2分)、較重影響級(5分)、嚴重影響級(10分)”,以小分值為優。
特殊指標的綜合定量計算評判采用多因子分級綜合影響系數法,計算公式如下:
式中,K指特殊指標多因子分級綜合影響系數,以大數值為優,K≤1,設n=0時,K=1;n指特殊指標因子數;j指特殊指標因子數序號;Yj指第j項特殊指標的定量分值。
針對一些對用地建設適宜性有突出影響的因素,同時采用主導因素評判的方法,具體為:1、出現1個“嚴重影響級”的情形,判定為不可建設用地;2、僅出現1個“較重影響級”的情形,判定為不宜建設用地;3、僅出現1個“一般影響級”的情形,應判定為可建設用地。
2.2.2 基本指標的綜合定量計算
基本指標是指自然環境條件、人為影響因素等方面對城鄉發展用地的建設適宜性,具有普遍性影響的因素。根據其對用地建設適宜性的影響程度分為“適宜(10分)、較適宜(6分)、適宜性差(3分)、不適宜(1分)”,以大分值為優。
基本指標的綜合定量計算評判采用多因子分級加權指數和法,其結果即為用地建設適宜性等級劃分的定量依據,計算公式如下:
式中,P指評定單元的綜合定量計算分值,以高分值為優; m指基本指標因子數;i指基本指標因子數序號;wi指第i項基本指標計算權重;Xi指第i項基本指標的定量分值。
2.2.3 用地建設適宜性的等級判定
根據評定單元的綜合定量計算分值P,采用四級分類法,對用地建設適應性進行劃分,評定單元建設適宜性等級類別與定量計算的判定標準如表2-1。
|
類別等級 |
類別名稱 |
評定單元定量計算分值判定標準(分) |
|
Ⅰ類 |
適宜建設用地 |
P≥60.0 |
|
Ⅱ類 |
可建設用地 |
30.0≤P<60.0 |
|
Ⅲ類 |
不宜建設用地 |
10.0≤P<30.0 |
|
Ⅳ類 |
不可建設用地 |
P<10.0 |
表格 21 定量計算評判的判定標準
2.3 GIS技術
GIS(地理信息系統)是以計算機硬件和軟件為支撐的,地理數據采集、存儲、編輯、檢索、分析以及顯示的系統。GIS處理的主要是空間數據,通過對空間數據進行分析和挖掘,可以發現空間數據的特征和內在的聯系。城鄉規劃領域涉及大量的空間地理數據處理,是GIS應用的熱點區域。
本研究將GIS作為基本的分析工具,綜合應用于數據的整理、建庫、分析、處理和評價中。
2.4 技術路線
3 基于GIS的用地評定
3.1 數據模型的選擇
數據模型的選擇主要依據評定單元的劃分。評定單元是城鄉用地評定的基本單位和基本作業對象,同一評定單元評定要素的屬性一致。
綜合考慮技術要求和數據獲取能力,本研究采用柵格單元作為評定單元。基于DEM的數據精度,采用50m×50m的柵格精度,將珠海市劃分為約684056個正方形評定單元。
采用柵格數據模型的優點:1、規避基礎數據不足的缺點;2、保證評定單元的客觀性,進而提高評定的客觀性;3、有效表達具有空間連續性特征的指標。
3.2 數據庫的建立
目前,我國尚未建立統一的數據標準,應用GIS技術管理數據的政府部門較少。本研究從各部門收集到的資料數據格式多樣,包括各類圖形圖像文件。
數據庫的建立也意味著數據格式的統一和坐標系統的統一。格式統一方面,利用數據轉換將CAD格式轉換為GIS格式,而JPEG等圖像文件則首先需要進行數字化處理;坐標統一方面,以西安1980坐標系統為基準坐標系,采用基于控制點的幾何糾正方式,將其他不同坐標系統的數據進行配準。
3.3 單因子分析
通過對珠海市的歷史地理、地質特征、地貌特征、水文氣象特征、資源生態條件、人為影響因素等環境條件特征分析,結合數據的獲取能力,本研究共提取了7項特殊指標和7項基本指標。
特殊指標選取:斷裂、坡度、高程、生態敏感度、自然保護區、基本農田與耕地、水源地保護范圍。
基本指標選取:巖土承載、構造穩定性、地下水腐蝕性、地形形態、地面坡度、植被覆蓋率、土地使用強度。
本研究利用GIS的數據轉換、DEM分析以及柵格數據處理等功能,對指標進行空間處理和定量賦值,將具體分值落到每個柵格上;針對生態敏感度和植被覆蓋率指標,采用了遙感技術手段,通過對TM影像求取NDVI指數,提取出珠海市的植被覆蓋數據。
3.3.1 特殊指標
對特殊指標的定性分級和定量賦值如表3-1。
|
特殊指標 |
定性分級與定量賦值 |
|
一般影響(2分) |
較重影響(5分) |
嚴重影響(10分) |
|
斷裂 |
—— |
—— |
斷裂范圍 |
|
坡度 |
≥25%,<50% |
≥50%,<100% |
≥100% |
|
高程 |
—— |
—— |
高程大于25米 |
|
生態敏感度 |
—— |
—— |
重要生態功能區 |
|
自然保護區 |
—— |
—— |
自然保護區范圍 |
|
基本農田與耕地 |
—— |
一般耕地 |
基本農田 |
|
水源地保護范圍 |
河水飲用水源二級保護范圍 |
河水飲用水源一級保護范圍 |
水源地水庫保護區 |
表格 31 特殊指標單因子分析
針對特殊指標,利用前述的主導因素評判法,初步提取了不宜建設用地和不可建設用地的范圍。
3.3.2 基本指標
對基本指標的定性分級和定量賦值如表3-2。
表格 32 基本指標單因子分析
|
基本指標 |
定性分級與定量賦值 |
|
適宜(10分) |
較適宜(6分) |
適宜性差(3分) |
不適宜(1分) |
|
巖土承載 |
巖漿巖類 |
沉積巖類 |
粘土、砂土等 |
灘涂 |
|
構造穩定性 |
穩定區 |
較穩定區 |
穩定性較差 |
|
|
地下水腐蝕性 |
其他地下水范圍 |
濱海平原孔隙水 |
|
|
|
地形形態 |
地形簡單且完整 |
地形復雜、較完整 |
分割嚴重、不完整 |
|
|
地面坡度 |
<10% |
<25%,≥10% |
<50%,≥25% |
≥50% |
|
植被覆蓋率 |
≥35% |
≥25%,<35% |
≥10%,<25% |
<10% |
|
土地使用強度 |
無建設區域 |
分散村鎮用地 |
各鎮區及各工礦 |
市中心城區 |
根據標準的要求,結合對珠海市環境條件特征的分析,設置基本指標的計算權重如表3-3。
表格 33 基本指標單因子分析
|
一級指標 |
二級指標 |
二級權重 |
一級權重 |
計算權重 |
工程地質 |
巖土承載 |
4.0 |
0.45 |
1.80 |
|
構造穩定性 |
3.0 |
1.35 |
|
地下水腐蝕性 |
3.0 |
1.35 |
|
地形 |
地形形態 |
5.0 |
0.30 |
1.50 |
|
地面坡度 |
5.0 |
1.50 |
|
自然生態 |
植被覆蓋率 |
10.0 |
0.10 |
1.00 |
|
人為影響 |
土地使用強度 |
10.0 |
0.15 |
1.50 |
3.4 綜合評定
綜合利用GIS的柵格計算功能,根據公式(1)求得評定單元的K值,根據公式(2)求得評定單元的P值;根據表2-1,利用柵格重分類功能,對評定單元的用地建設適宜性進行分級,結合對特殊指標的主導因素判定,求得珠海市的用地建設適應性分級圖;通過柵格統計,求得各類用地的面積。
表格 34 珠海市城鄉用地建設適宜性統計表
|
類別名稱 |
面積(km2) |
比例(%) |
|
適宜建設用地 |
636.83 |
37.24 |
|
可建設用地 |
72.57 |
4.24 |
|
不宜建設用地 |
66.37 |
3.88 |
|
不可建設用地 |
766.51 |
44.82 |
|
主要水域 |
167.87 |
9.82 |
|
合計 |
1711.46 |
100.00 |
珠海市的不可建設用地較多,分布廣泛,這既對城鄉建設用地的布局造成一定的局限,但同時也限制了城市的無限蔓延,是建設生態城市的良好條件。適宜建設用地空間分布較散,這要求珠海市未來應延續組團布局的空間發展模式,集約利用土地。總體來看,本研究為珠海市總體規劃確定“一條發展主軸、兩大主副城區、四個外圍新城、多個特色組團”的空間結構提供了有力支撐。
4 總結
多因子疊加的技術思想,使用地評定與GIS的結合成為必然;《用地評定標準》較好的規范了用地評定的技術架構,但也需要廣泛的應用來進行修訂;用地評定不能陷入唯定量的技術陷阱,針對影響明顯的因素要采用主導因素法來判定。
參考文獻
[1] 王海鷹,張新長,康停軍.基于GIS的城鎮建設用地適宜性評價理論與應用[J].地理與地理信息科學,2009(1):14-17.
[2] 王宏偉.城鎮發展用地條件分析決策方法研究——以哈爾濱市為例[J].中國土地科學,1998(5).
[3] CJJ 132-2009,城鄉用地評定標準[S].
[4] 程建權.城市系統工程[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