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城市定位是城市倡議規劃的基礎與核心,運用有關南陽市發展倡議定位的問卷調查結果,與政府官方的定位比較,南陽的城市定位還存在著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應進一步明確南陽作為中原經濟區、武漢城市圈、關中城市群乃至重慶直轄市的紐帶地位,完善中心城市基礎設施,用文化符號規范城市形象。
關鍵詞:南陽;城市定位;次中心城市
為了全面客觀地了解南陽市的發展,并了解市民對于南陽市管理的意見,《南陽城市管理及“數字化南陽”建設問題研究》項目組采用了與相關管理單位進行討論、城市管理問卷調查、實地走訪調查的方法,對南陽城市管理及“數字化南陽”建設問題進行了研究。本文運用有關南陽市發展倡議定位的問卷調查結果,對南陽市發展倡議定位進行分析并提出參考建議。
1、問卷調查說明
問卷調查由兩名課題組成員帶隊,包括30余名學生參與的城市調研活動。調研內容包括城市規劃、城市服務、交通管理、治安管理和環境管理等五個方面,通過隨機調查的方式在南陽市區對不同人群進行了調查,以了解人們的心聲,充分反映人們對于南陽市發展愿望,調研主要分成三個年齡段,分別是16-35歲年齡段、36-55歲年齡段和56以上年齡段;訪問的對象既有本市居民,也有外地戶口在本市工作的人員,甚至還有外市臨時來此地的人員;其職業包括面較廣,有黨政機關人員、事業單位人員、警察、企業單位人員、進城務工人員、個體工商戶、下崗人員、離退休人員,還有在校學生;受教育程度也包括各個層次,如小學、初中、高中、大學及碩士以上;被調查者的家庭收入主要分為8個層次。因此,此次調研的對象具有代表性,基本上能夠代表全南陽市居民對于南陽城市管理的認知。
調查共分成6個小組,每組約5名成員,分別前往南陽的三個區域進行了調研,其中臥龍區有2個調查組、宛城區有2個調查組、高新區1個調查組,調查采用隨機采訪的方式。本次調查共發放620份調查問卷,收回問卷605份,有效調查問卷為593份,被調查市民基本上完成了所有選項的回答。
2、調查結果分析
城市的發展從根本上來講是取決于一個城市發展的倡議定位,它決定了一個城市發展的模式選擇、資源分配和運行方式。南陽的城市有其獨特的一面,是豫西最重要的一個中心城市,它的倡議定位與建設重點不僅是市政府的責任,也需要問計于人民,實現群策群立。而城市建設的重點也與市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關,是市民迫切希望提高南陽城市規劃的愿望體現。有關南陽市發展倡議定位的問卷調查結果如圖1和圖2所示。
以上調查數據表明,在關于南陽城市發展倡議定位的選擇上,有21%的被調查者認為南陽的城市發展倡議應該選擇建設宜居型城市,有20%的被調查者選擇建設旅游城市,有15%的選擇建設服務型城市。在今后南陽城市建設的重點方面,有26%的人選擇加快城市環境治理,有24%的人選擇加大老城區、城中村及危舊房改造,有22%的人選擇完善住房結構體系,推進安置房、廉租房和經濟適用房建設。
目前,南陽地方政府對南陽城市的官方定位為中原經濟區的前沿、支撐城市、次中心城市和宜居城市。前沿、支撐和次中心都是講南陽在河南省的位置,其中的前沿暗含了與其它省的關系,但對南陽作為中原經濟區、武漢城市圈、關中城市群乃至重慶直轄市的紐帶地位強調不夠,從調查結果看,也僅有11%被調查者選擇交通樞紐。事實上這個紐帶地位是南陽真正獨特的地方,是其它方面的基礎。宜居型、旅游型和服務型城市的認可度較高,但從被調查者對南陽今后城市建設的重點的回答結果看,他們只是希望南陽宜居,實際上他們對現狀并不滿意。南陽建設宜居型、旅游型和服務型城市的任務還很重。
3. 關于南陽市發展倡議定位的建議
如何在完善定位的基礎上,搞好規劃,完善設施,把定位落到實處。根據對南陽城市規劃的調查結果分析,我們認為,至少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要進一步明確南陽作為中原經濟區、武漢城市圈、關中城市群乃至重慶直轄市的紐帶地位。
南陽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是豫、鄂、陜三省交界地區重要的交通樞紐和區域性中心城市,是豫西南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該區域的商貿、服務、金融業中心,教育、文化產業基地。在當前我國進行經濟結構深化改造的時代背景下,各區域都根據所在地區的資源稟賦,紛紛成立了區域性的經濟組織,如河南建立了中原城市群,進而設立了中原經濟區;湖北建立了武漢城市圈,陜西成立了關中城市群,重慶成為我國第四個直轄市。但無論從全國性的經濟區域調整,或是從河南省的經濟結構布局中都可以看出,南陽已經有被再次邊緣化的可能。但從經濟地理學的觀點來看,南陽又處于這些中心城市的中心,它離鄭州、武漢重慶的距離相當,與重慶相距也不遠,因而可以利用這些優勢成為連接這些區域經濟的紐帶城市。從目前的基礎設施建設來看,寧西鐵路的建成拉近了南陽與西安的距離,鄭渝高鐵的建設更加彰顯了南陽連接中原城市群與重慶的紐帶作用,因此未來的規劃是要加強與武漢的連接,初期目標是促使襄樊火車站與南陽火車站的整合,長期目標是建設至武漢的直達列車,甚至是建設至隨州的鐵路線路,使南陽真正成為這四大經濟組織的中心紐帶城市。
(2)完善中心城市基礎設施
根據調查,市民認為在社區應該增加服務項目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建設公共活動場所、綠化、加大污水處理力度,這種情況說明目前南陽市的社區建設還存在著硬件的不足,其功能還不甚完善,從而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諸多不便。而關于公共設施的調查方面則較為復雜,不同年齡段市民的選擇重點不同,其中在16-35歲的被調查者認為需增加的公共服務項目排在前三位依次是:圖書館、體育健身設施、科技館,36-55歲年齡段的市民選擇體育健身設施、圖書館、科技館,而56歲以上的市民則選擇老年活動中心、體育健身設施、圖書館,這種情況反映了不同年齡段市民對于精神文化的訴求,也是南陽市未來在規劃城市公共服務設施時應協調的重要參考。因此需要進一步加大對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的力度,針對不同年齡段人們,大力建設圖書館、科技館、體育健身設施、老年活動中心等公共設施,為市民提供豐富的生活方式,提高市民的人文素質。同時還要加強對社區的治理,加大污水處理力度、提高綠化,建設更多的公共活動場所。
在南陽城市建設過程中,要針對南陽城市服務設施不夠完善的現狀,重點加強對城市環境的治理、美化城市景觀,以配合南陽城市發展的倡議定位,同時加大老城區、城中村及危舊房改造,以改變南陽城區破、舊、亂的城市形象,為市民和旅游者提供一個嶄新的宜居城市、旅游城市。
(3)用文化符號規范城市形象
南陽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蘊豐厚,人文資源優勢明顯。要繼續培育以武侯祠、漢畫館為代表的三國文化、漢文化游,以醫圣祠、宛西制藥為代表的中醫藥文化游,以一山(寶天曼)一水(丹江口水庫)一恐龍(西峽恐龍蛋化石群)為代表的生態文化游以及玉文化、紅色文化游、商業文化游、衙署文化游等特色文化旅游線路。此外還要與建設宜居型城市協調起來,加強文化內涵的建設,將文化資源引用到城市管理之中,在相關街道的設施、廣告牌、公交站點、建筑中滲透文化品牌,用文化符號規范城市形象,以此提升城市品牌,將文化資源真正轉化為文化競爭力。
注:本文是南陽市社科規劃課題《南陽城市管理及“數字化南陽”建設問題研究》的階段性成果,項目負責人由南陽師范學院付廷臣擔任,項目組成員包括陶海東、鮑春生、李會中、王賓、李義祥、靖安猛。
參考文獻
[1]饒會林.城市經濟學[M].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1999:24
[2]梁興輝.城市發展倡議的理論與方法探討[D], 東北財經大學, 2005
[3]扶元廣.城市發展倡議趨同的原因分析及對策[J]. 現代管理科學2008(2):52-53(56)
[4]卿文靜.論城市發展倡議的深化研究[J].四川行政學院學報,2002(3):18-22.
[5]蘇燕羚,易曉峰,顧朝林,等.基于“競爭力導向”的城市發展倡議研究—以“哈爾濱城市發展倡議規劃”為例[J].城市規劃匯刊,2003(5):68-72.
[6]仇保興.面對全球化的我國城市發展倡議[J].城市規劃,2003(12):5-12.
[7] 羅震東,趙民.試論城市發展的倡議研究及倡議規劃的形成[J].城市規劃,2003(1).
[8] 鄭州市區域性中心城市發展倡議研究[J].理論縱橫,2008(4):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