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生物化學作為林學專業中的重要基礎課程,在學生專業知識基礎學習與專業理論體系構建過程中占有重要地位。通過課堂教學將“思政”元素與授課內容有機結合,培養提高學生的政治素養與核心思維。本文論述麗水職業技術學院林業專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將“思政”元素融入生物化學課堂教學中的具體實踐與教學情況,并依此提出在授課過程中思政元素融入課程方式的一些改進建議。
關鍵詞:思政;生物化學;課堂教學;實踐研究
一、“思政”元素融入生物化學課堂教學的積極意義
生物化學是運用化學的理論和方法研究生物的一門邊緣科學,是林學專業重要課程,與其他各門生物學科關系密切,同時,此學科在關于環境保護等各類社會性問題的學術討論具有獨特的關注視角。生物化學學科的教學內容對于學生而言較為復雜抽象,部分學生在基礎薄弱的情況下,難以完全接受與理解少數表述過于艱澀的核心概念與名詞術語。新時代的思政教育要求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授課教師將“思政”元素糅合于課堂教學,有助于學生深刻記憶授課內容,更易于理解有關概念及其原理,同時達到引導樹立學生正確價值觀的目的。教師通過思政教育與課堂教學兩者相結合的形式,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傳承家國情懷,提高教學效率。成功的思政教育與專業課教學,既能夠對學生的愛國主義思想進行培養,也是對教師授課理念與思政育人構想的鍛煉升華。
二、林學專業生物化學課程思政建設現狀
為響應國家號召,將思政教育融入高校學生的學習生活當中,麗水職業技術學院教師做出不懈努力,積極進行課堂教學創新。其中,教授生物化學課程的丁鴻老師在教學的思政教育建設方面進行了一些成功的創新嘗試與實踐,于授課過程中穿插介紹國家法度政策,在概念解釋時不忘補充世界政治局勢,讓學生在吸收專業知識的同時了解當下國家大事,也讓生物化學課程不僅僅是教師傳授教材內容、指導學習專業技能的渠道,更是學生們培育基本素質、發揚愛國主義精神的重要場所。
三、林學專業生物化學課程思政建設的具體措施
(一)原理闡釋中類比思政理念,堅定政治信仰
生物化學課程的教學內容新概念眾多,教材中有關概括解釋普遍較為簡略,很多學生不得要領,課堂教學效率較低。例如,在解釋教材內關于熱力學第二定律(在自然狀態下,熱永遠都只能由熱處轉到冷處)的知識時,教師引入中國共產黨治黨原則(即從嚴治黨)中一個具體措施“末位約談”的相關概念,巧用類比與聯想方法,解釋反應原理中所涉及到的熱力學第二定律,即熱量總是從熱量高處向熱量低處移動。[1]不僅使我們對化學反應機制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與領會,也對中國共產黨對內從嚴治黨的具體行動與黨內組織紀律的嚴明程度有了切身的體悟。
在學習過程中,思維的培養至關重要,它關系到學生在解決問題時所能夠考慮到的切入角度與解決方法,對于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通過生物化學課程的學習,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了極大的鍛煉與提高,政治思想覺悟不斷升華,對中國共產黨治黨原則的認識也在不斷深入。學生也充分認識到,中國共產黨能夠帶領中國人民成功走到今天,黨內嚴格的組織紀律功不可沒。而作為勇擔時代大任的青年人,正身在中國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自當積極向黨組織靠攏,遵守黨的紀律,做到全方位發展。
(二)概念講授時引申時政信息,拓展格局視野
一個新時代的中國,不僅要關注執政黨的發展理念,關注國內各類時事,也要跟隨好世界前進的步伐,力爭做到領跑第一線。孫中山先生曾經寫下這樣一句名言:“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可見于新時代的中國而言,順應世界潮流是必須之舉措;于我們新時代的大學生而言,緊跟世界時政發展動態是必要之行動。
生物化學課程中,教師時刻關注時政新聞,在教授新概念時加以引申,將課程內容自然過渡為時局要聞。例如在講授植物光合作用概念時,由碳排放引申出“碳達峰”、“碳中和”二個概念,同時從林業視角出發,對中國未來的發展倡議進行了一系列分析解說,讓新時代青年對肩上所需要承擔的責任有了更明確的認知。
中國發展是全方面發展,而林業的建設自然是中國進步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林業專業學生作為未來的林業工作者,自當要具備應有的責任意識與愛國精神,牢牢貫徹”兩山“理念,建設綠水青山,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而不斷奮斗。
(三)課外延伸時回顧發展歷史,堅定“四個自信”
古往今來,中華民族創造了燦爛的文明。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也有眾多的中國同胞,為世界的進步做出了卓越貢獻。代表中國文化的“孔子學院”在全球扎根,彰顯著中國文化在逐漸得到世界各個國家的認可。文化自信是每一位中國人民所應該堅持堅定的,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兼容并包,在思政教育建設中占據了重要地位。
生物化學課程中,教師通過教材中對各位中國偉大的科學家的介紹,回首中國科技文化發展史,讓學生對中國文化的豐富的多樣性、強大的包容性與堅韌的持續性有了新的認識與感悟,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與價值觀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四、高校生物化學課程思政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與建議
問題一:思政元素過于單調,思政內容所涉及的領域范圍小
表現:課程所結合的思政元素內容基本集中于單一領域,內容相對而言不夠全面。
原因:授課教師并非專攻思政方面研究,在思政要素方面的專業性較低,所接到思政理念的涉及范圍較小。
改進建議:
1. 授課教師接受思政培訓,提升思政能力
建議學校組織建立專業思政團隊或聯合校外有關學習機構,利用假期或課余時間,培育授課教師的思政素養。
2. 向授課教師推薦思政相關學習書籍,鼓勵教師在課程中加入種類更多、范圍更廣的思政元素,營造更加精彩的課堂。
參考文獻:
【1】薛提微,過增元.熱力學第二定律克勞修斯表述的誤解及其后果[J].科學通報,2018,63(25):2666-2672.
基金項目:2022年度麗水市哲學社會科學常規課題項目““紅綠融合”助推鄉村振興人才培養的研
推薦閱讀:生物教育教學雜志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