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正確認識現在教學技術中教育理論與實際教學的差別在哪里,如何更好的加強對教學的管理方式呢?怎樣把教育理論實踐化?本文是有關教學技術方面的論文。
摘要:教學是一份枯燥瑣碎與不斷自我摸索相結合的創造性工作。它可以很枯燥也可以很趣味。教師首先應擺正心態,運用教育理論,用心去熱愛這份育人工作,熱愛學生、熱愛講臺;其次要提高自我專業和教育教學理論修養,廣泛閱讀教育名作,吸取好的教育思想,形成獨特的教育觀點。
關鍵詞:教育理論,教學管理論文,教學技術論文發表
一 當今普遍推崇的教育教學理論
1.人本主義教育理論
近年來,教育界較推崇的一種教育理論是羅杰斯的“人本主義”教育理論。和赫爾巴特傳統的教育理論截然相反,人本主義教育學家推崇以學生為中心,教師最富有意義的角色不是權威,而是“催化劑”,最主要的任務不是教知識,而是為學生創設適應學生學習的心理環境和氛圍,指導學生根據自己的需求安排學習,激發和培養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自己決定如何學習。要選取滿足學生好奇心或能提高自尊感的教材,學生才樂于學習;要在壓力較小的教育環境下,主動自發地全身心投入學習,才能產生良好的學習效果;突出學習者在教學中的地位,自評學習結果,從做中學,養成學生獨立思維與創造力。在這種教育理論的指導下,教育界先后提出“以題目討論為中心的課堂討論模式”、“自由學習的教學模式”、“開放課堂的教學模式”。
論文網推薦:《現代大學教育》,《現代大學教育》1985年創刊,1978年面向國內外公開出版,本刊歡迎現代教育思想、中外高等教育史、教學方法論、比較高等教育、教育管理學、教育經濟學、教育評價學、教育心理學、教育美學、創新教育、德育理論和其它科學理論方面具有新觀點、新材料,富有特色的高水平學術論文,以及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實踐,大學科技產業,成人與繼續教育等方面高質量的研究論文報告。

2.最近發展區域
20世紀30年代,維果斯基首先將“最近發展區域”這一概念引入兒童心理學的研究,提出“良好的教學應該走在發展前面”的著名論斷,并指出,教學的著眼點就是要看到兒童的明天,即“判明兒童發展的動力狀態”。在此之前,教育與心理學界普遍認為“教學是充當發展的尾巴,發展總是走到教學的前面”。維果斯基認為,兒童的發展水平有兩種:一是兒童現有的水平,比如已經掌握了的概念和規則;二是兒童即將達到的水平。這兩種水平之間的差異就是“最近發展區”。這一理論的提出說明兒童發展的可能性,在成人指導的情況下,能夠達到新的解決問題的水平。其意義在于教育者不應只看到兒童今天已經到達的水平,還應認識到兒童仍然處于形成和不斷發展的狀態。因而,強調教學不能只適應發展現有的認知水平,而應適應“最近發展區”,讓教育走在發展前面,最終跨越這個區域,達到新的發展水平。
3.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我國古代就已提出的一種處理教學中的個體差異的教學原則和教學策略。早在2000多年前,我國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積極倡導并十分重視因材施教。孔子的教學思想和教學方法是承認先天差異,但更強調“學而知之”。因材施教的基本方法是啟發誘導,“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對人身心發展的一般規律的研究中,總結五個基本規律:順序性、階段性、不平衡性、互補性、個體差異性。其中,個體差異性在不同層次存在。首先表現為男女性別的差異,其次還表現在身心所有構成方面。因此,在教育工作中發現個體間的差異體征,做好因材施教工作非常重要。
4.“遺忘曲線”理論
“遺忘曲線”是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提出的一個非常著名的理論。對于遺忘發展的進程,艾賓浩斯最早進行了系統的研究,采取節省法(又叫重學法)來檢驗記憶效果。每次學習8組無意義音節的字表,并誦讀到能連續兩次無誤背誦為止。并記錄所需時間和誦讀次數。然后間隔不同時間去進行重復學習,記錄達到同樣背誦程度所需要的時間和誦讀次數。研究發現,人腦記憶的遺忘速度是由快到慢,呈負增長模式。也就是說,遺忘從記憶產生的那一刻就開始進行,而且遺忘的過程最初進展的速度最快,隨后越來越慢,直到一定時間后幾乎不會遺忘。學習新知識后,遺忘便立即發生,若是長時間不加以復習鞏固,下次再學習同樣的知識時相當于沒學過,需要花費與之前同等的學習時間,但是如果在學習新知識后,間隔性重復學習,達到相同熟練水平所需時間會越來越短,直到不會遺忘,重復的時間間隔越短越好。
二 有效運用教育理論于實際教學中的原因
中國的教育總是褒貶不一,批判方不僅有家長,還有教育工作者本身。
一方面,一些教育專業修養不高、教育教學基本理論相對缺乏的教師投身一線工作后,完全按照傳統教學模式,生搬硬套的組織日常教學,沒有及時地運用教學教育理論去不斷改革和創新教學方法,時間一長,效果欠佳,不僅打擊了師生積極性,更嚴重的產生了職業倦怠感,影響班級管理。
另一方面,一些教育專業的教師投身一線教學,專業修養及理念思維層次都居上,在實踐之前,都是帶著自己的教學理念來的,積極性非常高。但基層工作的瑣碎以及中國應試教育不可避免的弊端,使得大多數專業教育工作者在現實中頗感無奈。
三 如何在實際教學中運用教育理論
1.精細加工策略
很多學生對知識點的記憶十分頭疼。平時課堂需要記憶的東西太多,無法消化,導致考試成績不理想。結果家長在無比痛斥中國教育的同時依然選擇把孩子送去課外輔導班或請家教。然而記憶是需要自我內化和吸收的,輔導班把知識點再灌輸一遍,小孩還是記不住,收效甚微。作為一位英語教師,我在平時的教學中,十分注重方法的教授。“教的目的是為了不教”。一位受歡迎的老師,永遠是讓學生學得輕松又扎實的老師,所以有效地運用精細加工的策略非常重要。不僅要自我創造諸如記憶術、方位記憶法、語音聯想等高效趣味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教給孩子怎么自我主動采取精細加工策略,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我們在記憶英語單詞gas時,根據諧音我們可以想象成“該死”,這樣就很容易記住這單詞了。又例如我們在記憶3.1415……時,我們可以編成一句順口溜:山間一寺一廟。這樣的例子很多,方法各不相同,但最關鍵是我們要把這種策略教授給學生,使他們學習起來更輕松。
2.學生主導教學
在新課改熱潮下,不得不承認,無論是教材還是老師的上課風格,甚至試卷的題型設計都發生了很大改變。雖然很多時候還是會有老“三個中心”的教學痕跡,但是靈活性已得到了很大提高。我欣慰地發現,如今很多年輕教師都能運用多媒體,采用“完型模式”的教育手段,以格式塔心理流派的“完形—頓悟”為教學理論基礎,通過提問的方式,要求學生來完成問題填空,并最終串聯起來,組成全文脈絡,總體把握文章主題,將課堂中心逐漸轉移給學生。我個人在平時教學中,在聽寫英語單詞上,采用學生輪流上講臺做“小老師”的方式,而我則坐在下面和學生一起聽寫每周的單詞。聽寫本也交給“小老師”批改。這個方法,對調動學生積極性非常有益,尤其是對基礎不好、平時聽寫不及格的學生非常有益。
3.最近發展區域
維果茨基提出的最近發展區域,也是我認為在教學實踐中可以廣泛運用的。在最近發展區里,教師和學生同時完成一個任務,這個任務的難度使學生無法獨立完成,需要有人指導和參與。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和教師通過交流互動,使學生形成自己的理解,并通過將這些理解與自己已有經驗相整合,進而構建自己的思想。這個理論實踐起來其實是非常困難,教育人數多,教育內容復雜,一般學校都是大班教學,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老師沒有時間和條件來組織支架式教學,而且這種教學方法對老師的專業要求也非常嚴格。
4.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就是因人而異進行的教育教學,所謂“材”,主要指學生的個性差異。教育教學必須針對學生的個性特點,從實際出發,有的放矢,采取不同的途徑、措施和方法。其依據是,每個人的智力發展水平和智力結構都不一樣,所以適合發展的行業方向也不同。但只要伯樂善于發現其個人特點和有優勢的方面,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任何人都有可能在某一領域很出色。某培訓學校有個教學措施,我覺得又驚奇又倍感欣喜。他們那的老師根據不同學生的學習水平,布置不一樣的作業,分基礎練習和提高訓練。這是對“因材施教”理論的很出色的實踐運用。其實,現在很多私立的培訓學校在因材施教方面做出的教育教學的具體措施比公立學校要好得多。幾乎正規的培訓機構都會在招生前詢問孩子現在的水平,并做統一的水平測試,然后根據測試的結果來分配班級,看可以學習哪個層次的教材。不同的班級的師資課時也不同。當然現在很多公立學校也會在分班時做一個配置性測試。這都是教育實踐中運用因材施教的教育理論,也證明了這個理論確實是十分重要的。
5.異步教學法
語文老師最頭痛、最苦的差事是什么?多數老師都會回答是批改作文。現在很多老師開始實施“異步教學法”,就是由學生來批改作業,包括自改和互改兩種。首先要向學生講明自批作文的目的,以取得學生的支持和配合。學生是受教育者,也是自批互批作文的實施者,取得學生的支持,就等于實驗成功了一半。其次要通過反復訓練,交給學生批改作文的標準和符號,使學生有規可循。第三,交給學生批改的方法,使學生有法可依。實施異步教學法,不僅可為老師節約出更多的時間來備課,更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很多能力能得到提高。學生有“學習主人”的感覺,積極性提高,學生在批改他人的文章時,可以吸收其他同學文章的益處,內化為自己的知識。在批改的過程中,更能掌握老師打分和扣分的要點,避免日后自己在考試時犯錯。在教學中,每次改作文,我都采取全班討論的方式。最初一段時間,老師先評,學生再評。等他們漸漸熟悉、漸漸敢說敢講時,就以他們的評價為主,最后老師作總結。學生的作文真的進步很多。很多同學都有同樣的感受,考試編寫文的時候,腦子里自然而然地會浮現出要點,提醒自己怎么寫不會跑題,怎么寫更突出重點,怎么寫更能深入主題。這比老師苦苦一個人批改的成效好得多。
6.遺忘曲線
這個理論對我們的教學實踐指導意義非常大。對新學的知識,我們要對學生進行及時的復習,防止迅速遺忘。以分散復習為主,不能集中期末考試時突擊復習。某培訓學校,老師在當日上完課后,都會晚上打電話給學生,抽查需要背誦或重點掌握的內容。很多公立學校的老師,由于大班教學壓力相對較小,極少有老師能做到。班級授課制下,一個老師要分管50多個學生,工作量很大,有時不是老師不想抓好每個學生,只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要老師每個人晚上打電話抽查背誦,也是很難實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