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被北大核心,JST,EI,CSCD,WJCI收錄。
目前,在國內一共有7大核心期刊遴選體系:
1、北京大學圖書館“中文核心期刊”即大家口頭說的北大核心期刊(“北核”)。
2、南京大學“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來源期刊”即大家說的南大核心期刊(“C核”)。
3、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又稱“中國科技核心期刊”或者“科核”)。
4、中國社會科學院文獻信息中心“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
5、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來源期刊”。
6、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學報學會“中國人文社科學報核心期刊”。
7、萬方數據股份有限公司的“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
雙核心期刊的概念?
如果期刊被同時被兩種核心期刊遴選體系認定為核心,那么該期刊就是雙核心期刊,入選北大中文核心期刊和南大CSSCI核心期刊為通常意義的雙核心期刊。
北大核心也就是中文核期刊《中文核心期刊目錄總覽》,常被稱為北核。
評價機構:北京大學圖書館與北京高校圖書館期刊工作研究會。
評價頻率:目前每三年評選一次。
收錄范圍:北大核心收錄了自然科學領域和人文社科領域的優秀期刊。
從影響力來講,其等級屬同類劃分中較權威的一種。是除南大核心(CSSCI)、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以外學術影響力最權威的一種。
《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也被稱為CSSCI、C刊、南核
評價機構: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心
評價頻率:目前每兩年公布一次。
收錄范圍:研究評價中心開發旨在檢索中文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的論文收錄和被引用情況。
CSSCI擴展版:即相當于對CSSCI核心版期刊的補充。C擴一般是指那些辦刊水平和學術價值接近于真正入選目錄期刊質量的刊物,因此C刊擴展版一般也會被視為C刊的考察期。
中國科技論文與引文數據庫(CSTPCD),也稱為“中國科技核心期刊”或“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
評價機構: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
評價頻率:一年更新一次,時間大概在每年的11-12月前后,以《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發布。
收錄范圍:主要理、工、農、醫、軍事等學科,分為核心版及擴刊版,核心版分自然科學卷和社會科學卷。
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hinese Science Citation Database,簡稱CSCD)
評價機構: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
評價頻率:每兩年遴選一次,目前最新版為2023~2024年版。
收錄范圍:數學、物理、化學、天文學、地學、生物學、農林科學、醫藥衛生、工程技術、環境科學和管理科學等領域出版的中英文科技核心期刊和優秀期刊千余種。
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期刊AMI綜合評價報告
評價機構:中國社會科學評價研究院
評價頻率:每四年組織一次期刊評價,目前最新版是2022年版。
AMI期刊評價將期刊分為頂級、權威、核心、擴展及入庫五個檔次,其中頂級、權威和核心檔次的期刊因其高質量和影響力,在某種程度上被視為具有類似核心期刊目錄的權威性。這些期刊往往也同時收錄于北大核心或南大核心目錄。
溫馨提示:在不少單位對AMI的擴展及入庫檔次并不被視為類核心目錄,這一點在發表時需要特別注意。如果您需要再核心期刊上發表文章,您需要提前一年來進行準備,國內核心期刊的審稿速度較慢,以免因為稿件的格式、方向及內容等問題導致您論文上線推遲帶來不便。
編輯部地址是北京東黃城根北街16號。
郵發號:82-208。
主編:何雅玲
編委會成員:
馬宗義機構:
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
研究領域:
金屬復合材料
王 剛機構:
上海大學
研究領域:
非晶合金
王樹聲機構: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研究領域:
城市規劃
王晉軍機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研究領域:
流體力學
田永君機構:
燕山大學
研究領域:
超硬材料
馮 雪機構:
清華大學
研究領域:
固體力學
寧建國機構:
北京理工大學
研究領域:
工程力學
呂金虎機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研究領域:
系統控制
呂海寶機構:
哈爾濱工業大學
研究領域:
特種環境復合材料
劉文廣機構:
天津大學
研究領域:
生物醫用高分子材料
劉漢龍機構:
重慶大學
研究領域:
土木工程
劉昌勝機構:
上海大學
研究領域:
生物材料
劉金國機構:
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
研究領域:
機器人與自動化裝備
劉 靜機構:
清華大學
研究領域:
傳熱學、生物醫學熱物理
李應紅機構:
空軍工程大學
研究領域:
航空宇航推進技術
李宏男機構:
大連理工大學
研究領域:
土木工程
李 強機構:
南京理工大學
研究領域:
工程熱物理與能源利用
吳宜燦機構:
中子科學國際研究院
研究領域:
核科學與技術
冷勁松機構:
哈爾濱工業大學
研究領域:
智能材料和復合材料力學
宋曉艷機構:
北京工業大學
研究領域:
材料科學,計算材料學
張田忠機構:
上海大學
研究領域:
材料力學/固體力學
陳云敏機構:
浙江大學
研究領域:
巖石工程
陳 光機構:
南京理工大學
研究領域:
金屬材料與加工
陳涌海機構:
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
研究領域:
半導體材料
周又和機構:
蘭州大學
研究領域:
多場耦合非線性力學
周順桂機構:
福建農林大學
研究領域:
有機固體廢物資源利用
寶音賀西機構:
清華大學
研究領域:
航天器動力學與控制
宗秋剛機構:
北京大學
研究領域:
空間科學
趙天壽機構:
南方科技大學
研究領域:
工程熱物理與能源科學
趙啟斌機構:
RIKEN, Japan
研究領域:
Machine learning, Tensor Learning Theory and Application
柯燎亮機構:
天津大學
研究領域:
薄膜力學
段海濱機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研究領域:
導航、制導與控制
姜培學機構:
清華大學
研究領域:
工程熱物理
姜 潮機構:
湖南大學
研究領域:
汽車工程
姜 瀾機構:
北京理工大學
研究領域:
機械工程,激光微納制造
郭萬林機構: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研究領域:
飛行器結構安全與智能化
郭 旭機構:
大連理工大學
研究領域:
計算力學、納米力學
席 光機構:
西安交通大學
研究領域:
動力工程與工程熱物理
陶 智機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研究領域:
航空發動機
黃永安機構:
華中科技大學
研究領域:
柔性電子器件與應用
黃曉旭機構:
重慶大學
研究領域:
金屬材料
曹晉濱機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研究領域:
空間環境探測技術
梁新剛機構:
清華大學
研究領域:
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
彭練矛機構:
北京大學
研究領域:
碳基電子學
舒 昌機構: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Singapore
研究領域:
流體力學
童美萍機構:
北京大學
研究領域:
水沙物質通量分析
翟婉明機構:
西南交通大學
研究領域:
鐵路工程
潘 兵機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研究領域:
固體力學、光測力學
薛冬峰機構:
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
研究領域:
無機化學
魏悅廣機構:
北京大學
研究領域:
力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