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被北大核心,JST,Pж(AJ),CSCD,WJCI收錄。
目前,在國內一共有7大核心期刊遴選體系:
1、北京大學圖書館“中文核心期刊”即大家口頭說的北大核心期刊(“北核”)。
2、南京大學“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來源期刊”即大家說的南大核心期刊(“C核”)。
3、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又稱“中國科技核心期刊”或者“科核”)。
4、中國社會科學院文獻信息中心“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
5、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來源期刊”。
6、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學報學會“中國人文社科學報核心期刊”。
7、萬方數據股份有限公司的“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
雙核心期刊的概念?
如果期刊被同時被兩種核心期刊遴選體系認定為核心,那么該期刊就是雙核心期刊,入選北大中文核心期刊和南大CSSCI核心期刊為通常意義的雙核心期刊。
北大核心也就是中文核期刊《中文核心期刊目錄總覽》,常被稱為北核。
評價機構:北京大學圖書館與北京高校圖書館期刊工作研究會。
評價頻率:目前每三年評選一次。
收錄范圍:北大核心收錄了自然科學領域和人文社科領域的優秀期刊。
從影響力來講,其等級屬同類劃分中較權威的一種。是除南大核心(CSSCI)、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以外學術影響力最權威的一種。
《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也被稱為CSSCI、C刊、南核
評價機構: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心
評價頻率:目前每兩年公布一次。
收錄范圍:研究評價中心開發旨在檢索中文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的論文收錄和被引用情況。
CSSCI擴展版:即相當于對CSSCI核心版期刊的補充。C擴一般是指那些辦刊水平和學術價值接近于真正入選目錄期刊質量的刊物,因此C刊擴展版一般也會被視為C刊的考察期。
中國科技論文與引文數據庫(CSTPCD),也稱為“中國科技核心期刊”或“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
評價機構: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
評價頻率:一年更新一次,時間大概在每年的11-12月前后,以《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發布。
收錄范圍:主要理、工、農、醫、軍事等學科,分為核心版及擴刊版,核心版分自然科學卷和社會科學卷。
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hinese Science Citation Database,簡稱CSCD)
評價機構: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
評價頻率:每兩年遴選一次,目前最新版為2023~2024年版。
收錄范圍:數學、物理、化學、天文學、地學、生物學、農林科學、醫藥衛生、工程技術、環境科學和管理科學等領域出版的中英文科技核心期刊和優秀期刊千余種。
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期刊AMI綜合評價報告
評價機構:中國社會科學評價研究院
評價頻率:每四年組織一次期刊評價,目前最新版是2022年版。
AMI期刊評價將期刊分為頂級、權威、核心、擴展及入庫五個檔次,其中頂級、權威和核心檔次的期刊因其高質量和影響力,在某種程度上被視為具有類似核心期刊目錄的權威性。這些期刊往往也同時收錄于北大核心或南大核心目錄。
溫馨提示:在不少單位對AMI的擴展及入庫檔次并不被視為類核心目錄,這一點在發表時需要特別注意。如果您需要再核心期刊上發表文章,您需要提前一年來進行準備,國內核心期刊的審稿速度較慢,以免因為稿件的格式、方向及內容等問題導致您論文上線推遲帶來不便。
目前欄目是:專稿、電力規劃、發電、電網、智能電網、新能源、信息與通信、技術經濟、節能與環保等欄目。。
編輯部地址是北京市昌平區北七家未來科技城 國家電網公司辦公區B座315。
主編:湯廣福 單葆國
編委會成員:
主任委員(1人) | ||
1 | 歐陽昌裕 | 國家電網有限公司 |
國網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 | ||
副主任委員(7人) | ||
2 | 王成山 | 天津大學 |
3 | 葉 澤 | 長沙理工大學 |
4 | 朱法華 | 國家能源集團科學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 |
5 | 湯廣福 | 中國工程院 |
懷柔實驗室 | ||
6 | 胡 銳 | 中國電機工程學會 |
7 | 陳維江 | 中國科學院 |
8 | 康重慶 | 清華大學 |
顧問委員(14人) | ||
9 | 王志軒 |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 |
10 | 王錫凡 | 西安交通大學 |
11 | 史玉波 | 中國能源研究會 |
12 | 劉吉臻 | 華北電力大學 |
13 | 杜祥琬 | 中國工程院 |
14 | 余貽鑫 | 天津大學 |
15 | 張運洲 | 國網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 |
16 | 岳光溪 | 清華大學 |
17 | 周孝信 | 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 |
18 | 郭劍波 | 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 |
19 | 黃其勵 | 中國工程院 |
20 | 程時杰 | 華中科技大學 |
21 | 薛禹勝 | 國網電力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 |
委 員(56人) | ||
22 | 丁 磊 | 山東大學 |
23 | 王偉勝 | 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 |
24 | 王守相 | 天津大學 |
25 | 王繼業 | 國家電網有限公司 |
26 | 王蓓蓓 | 東南大學 |
27 | 王耀華 | 國網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 |
28 | 文福拴 | 浙江大學 |
29 | 艾 芊 | 上海交通大學 |
30 | 帥 永 | 哈爾濱工業大學 |
31 | 葉 林 | 中國農業大學 |
32 | 馮冬涵 | 上海交通大學 |
33 | 朱金大 | 國網電力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 |
34 | 湯 奕 | 東南大學 |
35 | 孫獻斌 | 華能長江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
36 | 嚴干貴 | 東北電力大學 |
37 | 李 鵬 | 天津大學 |
38 | 李東東 | 上海電力大學 |
39 | 李明節 | 國家電力調度控制中心 |
40 | 李庚銀 | 華北電力大學 |
41 | 李美成 | 華北電力大學 |
42 | 吳紅斌 | 合肥工業大學 |
43 | 吳俊勇 | 北京交通大學 |
44 | 別朝紅 | 西安交通大學 |
45 | 邱忠濤 | 國家電網有限公司 |
46 | 何金良 | 清華大學 |
47 | 余 軍 | 中國電力技術裝備有限公司 |
48 | 沈 沉 | 清華大學 |
49 | 張乃強 | 華北電力大學 |
50 | 張明銳 | 同濟大學 |
51 | 陳 新 | 國網智能電網研究院有限公司 |
52 | 林濟鏗 | 同濟大學 |
53 | 和敬涵 | 北京交通大學 |
54 | 周原冰 | 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 |
55 | 周勤勇 | 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 |
56 | 龐 輝 | 懷柔實驗室 |
57 | 單葆國 | 國網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 |
58 | 房 方 | 華北電力大學 |
59 | 趙 斌 | 長沙理工大學 |
60 | 荊朝霞 | 華南理工大學 |
61 | 姚良忠 | 武漢大學 |
62 | 駱仲泱 | 浙江大學 |
63 | 袁小明 | 華中科技大學 |
64 | 袁鐵江 | 大連理工大學 |
65 | 徐 政 | 浙江大學 |
66 | 徐 箭 | 武漢大學 |
67 | 郭慶來 | 清華大學 |
68 | 郭經紅 | 國網智能電網研究院有限公司 |
69 | 曹一家 | 長沙理工大學 |
70 | 彭勇剛 | 浙江大學 |
71 | 彭道剛 | 上海電力大學 |
72 | 程浩忠 | 上海交通大學 |
73 | 焦在濱 | 西安交通大學 |
74 | 魯宗相 | 清華大學 |
75 | 顏 偉 | 重慶大學 |
76 | 潘學萍 | 河海大學 |
77 | 薛安成 | 華北電力大學 |
獲得的榮譽:
《中國電力》是北大中文核心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Scopus數據庫收錄、DOAJ收錄期刊、EBSCO收錄期刊、JSTChina、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核心(C)期刊和 RCCSE中國權威學術期刊(A+),曾多次在全國性和電力系統的期刊評比中獲獎,2004年榮獲第三屆“國家期刊獎”,2001年進入“中國期刊方陣”的雙效期刊,被俄羅斯《文摘雜志》(AJ of VINITI)、美國《劍橋科學文摘》(CSA)收錄,并且是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文獻數據庫收錄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收錄期刊、中國期刊網收錄期刊、中國電力報刊協會優秀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