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 隨著人們對濕地認知水平的逐漸提高,許多項目開發中,開始利用對自然濕地現狀進行改善,在保護濕地資源的同時也給人們的環境帶來更好的感觀和功能服務。城市濕地景觀公園,能夠全面保護城市濕地、緩解城市人口增長對空間的需要,通過合理的設計,將城市濕地的眾多作用充分發揮出來,可持續性的應用濕地資源,最終有助于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關鍵詞 城市濕地;景觀公園;設計;應用
有關資料顯示,濕地景觀設計作為組成環境藝術設計的重要部分,能夠有效的梳理雜亂無章的生活環境,為人們營造舒心的環境,帶給人以美的精神享受,也能夠更好的保護濕地[1]。同時,能夠拉近人與自然的距離,更好的銜接城市和自然,為人們提供回歸自然的場所,確保人們多元化的生活需求得到有效滿足。針對這一需求,本文探討了城市濕地景觀公園設計的設計要點。
1 城市濕地景觀公園規劃設計總目標
隨著城市的發展,減少干擾與破壞濕地環境、促進濕地及其周圍環境自然生產力的提高,是開展城市濕地景觀公園規劃設計的總目標。濕地在恢復原有自然能力以后,自我更新能力也會逐漸恢復,帶動周邊土壤得到改善,有利于植被的恢復,從而增強城市濕地的生命力。同時,建立一個環境宜人的城市濕地景觀公園可以滿足城市人群的需求,也能夠實現城市濕地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另外,城市濕地景觀公園兼具各方面美學功能(旅游、自然觀光、娛樂等),且具有一定景觀價值[2]。
2 具體設計規劃方法與應用
2.1 促進各要素自身的循環圈
保證構成景觀規劃的各個要素能夠實現良性的自我循環,在此基礎上統籌整體設計方案,豐富城市濕地公園的景觀類型并形成特色化景觀。例如水循環作為濕地生態最為重要的一環,通過對其恢復與利用,能夠實現整個濕地區域生態的自然化;及時補給與治理地表水、地下水,有助于改善土壤質量,滿足植被生長所需。
2.2 多渠道投資機制的探索
建設城市濕地公園并不在一朝一夕,而需要長期建設。針對當下城市濕地公園所存在的各種問題,如建設難、投資難等,就需要積極的開展多元化投資,在有效治理濕地生態環境的基礎上制定優化政策,吸引多方的社會人士參與,確保能夠有效解決資金“瓶頸”。在全國十八屆三中全會中明確指出,為建設國家生態環境保護市場化機制需要積極的吸引社會資本,為此本著更好的吸引第三方來建設城市濕地公園機制的原則,需要制定相關的優惠政策,可設立城市濕地保護基金保障建設[3]。
2.3 重視挖掘濕地文化
城市化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群眾生活水平與方式的發展,也體現了不斷提高的精神文明水平。為滿足人民日益增加的文化精神要求,濕地公園作為載體,可以更好的保護與傳承當地文化。在規劃設計中需要重視地域文化的挖掘與傳承,用靈活生動的手段與設計方法,將與城市濕地公園密切相關的當地文化精髓融入公園的具體建設當中,實現對時代性、地域性文化特色的重塑。
幫助公眾對自然風光與濕地進行更好的領略、認識,在生態文明進程中對濕地生態文化的作用充分了解,以此將其生態效益充分發揮出來,可結合建設科普教育基地,來促進公眾生態意識的不斷提高。
2.4 新景觀整體的形成
在建設濕地公園時多圍繞水體,并開展環繞型設計。因此,在規劃濕地公園景觀時需要對水域、陸地和聯結地帶的各種生物與能量進行科學的統籌,將周邊不同生態系統盡可能多的聯系起來,以此能夠實現和諧共贏,促進新景觀整體的形成,也有助于改善周邊的生態環境。
2.5 恢復城市公園濕地生態
濕地生境對于城市棲息地多樣性、自然性、完整性的提高可通過優化綠地結構來實現,有助于植物種類與相關微生物的增加、食物鏈結構的優化,為鳥類與其他動物提供豐富的食物,在此基礎上也能夠平衡內部生態。基于此,需要科學的劃定保護區,強化動物保護管理、棲息環境管理,嚴禁破壞植物生態與動物棲息地。在營造生境時需要遵循幾個原則:(1)地域性:將本地域原有生境特色充分體現出來;(2)生態性:對營造生境的各種經濟成本進行充分考慮;(3)景觀性:考慮如何滿足相關建設的美學需求,被給予適當表現[4]。
2.6 水體景觀
水體景觀具有一般性水體景觀,如有聲有色、視景空間擴大等,其特性可以在三個方面體現出來,即水體深度、水面形態與大小,現按照濕地公園的具體情況,并結合景觀類型與景觀特性重視對水體景觀設計的三遠法,即悠遠、深遠、謎遠。同時,對水面的大小開合變化進行充分考慮,依托原有水系岸線來設計研究的濕地水面形態,以自然形式為主,局部結合場地功能采用人工形式。
2.7 駁岸
對于駁岸,根據景觀可以分為兩大類即自然式、人工式,按照質地可分為三類即自然型、半硬型與硬質型,根據坡度也能夠分為三類即垂直型、緩坡型與梯田型。同時,公園濕地設計湖泊、瀑布、溪流、島嶼等各種景觀元素,形成復雜多變的水體景觀系統,實現對水流、水量的有效調節。濕地是生態交錯區,需要為各種動植物提供豐富多樣的生物棲息環境。因此,在選擇建造材料時,多采用自然生態材料,避免單調的使用人造材料如混凝土等,確保工程在結構外觀、功能上與各方面的生態要求相符[5]。
3 小結
設計城市濕地景觀公園旨在實現對城市濕地的全面保護,對其生態特性與基本功能進行強有力的維護,以此將城市濕地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實現對生態環境的改善、城市環境的美化、并提供休閑娛樂和科普教育等。而做好這一方面的建設工作能夠解決濕地不合理利用的情況,幫助人們意識到人與自然實現和諧發展的重要性,更好的保護濕地與水生態環境。
參考文獻
[1]趙志國.因地制宜,營造和諧生態——山東濟西國家濕地公園生態駁岸設計[J].中國花卉園藝.2013(12):48-49.
[2]楊倩.李永紅.濕地公園的植物群落構建——以杭州西溪濕地植物園為例[J].中國園林,2010,26(11):76-79.
[3]李嬪.西部城市濱水區生態景觀的營造——以西安灞橋濱河生態公園為例[J].中國園藝文摘,2012(6):127-128.
[4]肖振萍.大理濕地公園濱水景觀設計解析--以才村碼頭湖濱濕地為例[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4(8):174-175.
[5] 夏巍.現代園林景觀設計中濕地景觀的應用[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8(4):194-195.
推薦閱讀:風景園林碩士畢業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