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 動力氣象學是大氣科學的基礎理論學科,長久以來一直給學生留下理論學習枯燥無味、推導多、難度大的印象。文章對在動力氣象學課堂教學中引入趣味性導入的原則和方法進行了介紹,并對各種導入方法的優勢及需要注意的問題進行了闡述。希望通過在動力氣象學課堂教學中引入趣味性導入的方式,改善學生對動力氣象學課程的負面印象,提高學生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的參與度,激發學生對于課程學習的興趣,達到提高動力氣象學課堂教學效果和實現教學目標的目的。
[關鍵詞] 動力氣象;趣味性導入;課堂實踐

一、引言
動力氣象學是大氣科學的基礎理論學科,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往往因其理論性較強和難度較大而失去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對動力氣象學課程的學習興趣一直是授課教師非常關注的問題。對于課堂教學而言,學生對學習內容的感興趣程度會決定一節課的授課效果。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導入環節是整個課堂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在整個課堂教學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其意義不可忽視;因此,在動力氣象學課堂上如何有效進行課堂導入、提高學生對動力氣象學的學習興趣,是每一位任課教師應該思考的問題。一堂課的有效導入,能使學生興趣倍增、印象深刻,既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又能使教師盡快進入狀態,更好地進行教學發揮。相反,如果一堂課的導入效果欠佳,不僅會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造成學生精力分散、注意力不集中,也會導致教師情緒低落,在很大程度影響一堂課的教學質量。因此,教師在教學設計過程中,應該以教學大綱的要求為中心,精心設計導入環節,要導得巧、導得活、導得實,充分激發教師和學生兩方面的興趣,為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打下良好基礎。
趣味性導入(Interesting teaching method)在授課實踐中應用非常廣泛。張文林和宗貴龍[1]對教學課程的趣味性和教學模式進行了探討,指出將多媒體動畫、生活事例等導入課堂教學,突出其趣味性,使教學生動有趣,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果。董曉紅[2]討論了創新課堂導入方法的重要性,指出如果一堂課“導入”得新鮮巧妙,教師就能激活學生的靈性,使其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從而有利于教師控制課堂,提高教學效率。辛峰杰[3]討論了新課導入的多樣性和趣味性對教學效果的影響,發現通過趣味性課堂導入,可以有效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楊俊[4]對課堂導入情境設計方法進行了分析,指出創設課堂導入情境對于成功的教學來說是必要和重要的,課堂導入情境可分多種類型,主要有活動型、問題型、探究型、信息型等,導入情境的創設應選擇恰當的形式,并應有較強的針對性、趣味性和真實性。屠亞明[5]探討了導入藝術在課堂教學中的重要性,指出教師精心設計的趣味性課堂導入,對抓住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具有重要幫助。徐海燕[6]對趣味性教學理念進行了探究,指出教師需要合理、巧妙地采用不同的教學手法和方法提高課堂的趣味性,從而達到提高課堂效果的目的。唐景成[7]對將網絡流行語導入課堂對教學效果的影響進行了研究,發現網絡流行語的新穎性可有效增強教學的吸引力。張海樂[8]研究了課堂導入的有效性,指出課堂上普遍存在的現象是許多教師往往在課堂的問題情境導入環節上絞盡腦汁,一味地追求與眾不同或追求趣味性,導致一堂課下來學生不明白到底學了些什么知識,甚至有的學生在導入環節就陷入了知識的誤區,這表明課堂導入的有效性甚至比導入方法更為重要。
已有研究表明,有效的課堂導入方法有很多,沒有固定的模式,每位教師都會根據自己授課的內容、課型、對象、場所等條件有針對性地設計多種多樣的導入環節,并將多種導入方法進行糅合,以達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目的。以下主要結合動力氣象學的授課實際,從課堂導入應遵循的原則及具體的方法兩方面,談談趣味性導入在動力氣象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二、趣味性導入應遵循的原則
進行課堂導入的目的在于建立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引出授課內容,是教師教學能力和個人魅力的集中呈現,對教師把控授課內容和授課進度有較高要求。趣味性導入的目的在于建立學生的課堂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增強學生的學習欲望,達到集中學生注意力、活躍思維、發揮主觀能動性、增強學生參與度的目的,使學生自然地進入授課內容的特定角色,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優化課堂教學,提升教學效果,達到教學目的。因此,在設計導入環節時,趣味性是劑“藥引子”,在設計時要把握好一定的度,不能流于形式,應遵循EMNPD原則,即有效性(Effectiveness)、適度性(Moderation)、新穎性(Novelty)、針對性(Pertinence)和多樣性(Diversity),下面逐一對這五項原則進行闡述。
(一)有效性
導入要有趣味性,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但不能單純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而設計導入環節,生硬刻板地為了導入而導入,卻忽略了本節課的真正教學意圖,使導入環節與教學內容脫節。有效性是趣味性導入的核心,無論什么形式的趣味性導入,最終都要為學生學習專業知識、提高工作能力服務,綜合運用所學理論知識指導天氣預報業務。
在設計導入環節時,要深入鉆研教材,盡量全面地了解學生的年齡、學歷等情況,明確所授新課的教學目的和要求,精心設計導入的內容和形式,不能游離于教學內容之外。各種新穎、巧妙的趣味性導入都必須以教學目的為牽引,既要為學生創設濃厚的學習情境,又要為學生學習新內容做好鋪墊,真正起到引導的作用,達到導入的有效性。例如,在動力氣象學“尺度分析”教學部分,為了幫助學生加深對“不同天氣系統具有空間尺度”這一重要概念的理解,可將大氣中的大尺度系統(~103 km)與小尺度系統(~101 km)的對比關系與生活中常見的昆蟲(~10-2 m)與太陽(~105 km)的對比關系進行對照,并配以圖片(圖1),趣味性十足,可以對學生形成強烈的視覺沖擊,吸引注意力,激發好奇心,幫助學生建立起“尺度”這一概念,自然而然地過渡到課堂教學內容,為課堂教學的順利實施、教學目的的實現打下良好鋪墊,從而實現趣味性導入的有效性。
推薦閱讀:大氣雷暴方向論文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