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是當前備受關注的兩大熱點問題,經濟發展是人類文明延續過程的體現,環境保護是自然世界演化的反映。環境變化與人類發展兩者之間相互作用、相互影響,能量和物質交換在兩者之間不斷進行。當從更加宏觀的角度看待人類社會與自然社會之間的循環互動時,可以發現新綠色消費理論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提供了新的消費模式、發展理念和方式。追求新綠色消費是人類進行美好生活的必然選擇。文章總結了國內外綠色消費及其效應的研究,分析了我國對綠色消費的政策支持,提出了新綠色消費的理念與認識,探討了新綠色消費行為的實現機制以及新綠色消費對綠色生產和流通乃至整個生態體系的引導機制,剖析了新綠色消費引導綠色生產和綠色流通中存在的問題,最后提出了積極發揮新綠色消費決定作用的對策和建議。
關 鍵 詞:新綠色消費;消費引導;綠色流通;綠色生產;新冠肺炎疫情

作者:洪勇
一、前言
隨著社會經濟與技術的發展,新技術、新產業、新模式、新業態、新方式的不斷涌現以及我國新消費浪潮的沖擊,人們的生活水平和消費觀念也在迅速發生著變化,從最初的滿足溫飽需求到注重產品質量需求,再到滿足個性化的需求。消費品在數量、品質和個性化的基礎上,增添了安全放心、綠色環保的要求。
近年來,全球生態環境逐步惡化和各種各樣的自然災害頻繁發生,世界自然基金會曾發布報告稱:“當今,人類正在使用相當于1 5個地球的資源來維持我們的生活,如果目前的消費和生產模式不變,到2030年,兩個地球的資源才能滿足我們的需求。”[1]自2019年12月上旬武漢發現首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患者以來,患者確診規模不斷增加,感染范圍從武漢擴散到全世界,世界衛生組織(WHO)已經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列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PHEIC)。人們已經意識到了綠色消費的重要性,意識到了加快推動綠色消費進程的緊迫性。
二、國內外綠色消費及其效應研究綜述
到目前為止,關于綠色消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綠色消費意識的發展和綠色消費行為的影響因素等方面,對于綠色消費的具體效應研究較少,有待進一步深化。
(一)綠色消費意識發展
早在1962年,美國的蕾切爾·卡遜(Rachel Carson)在其著作《寂靜的春天》(Silent Spring)中,呼吁減少化學制品的使用[2]。1971年綠色和平組織在加拿大成立,其使命就是不僅要在口號上、更要在行動上保護地球、愛護環境、保障生物安全、促進可持續發展。1972年羅馬俱樂部的研究小組出版了《成長的極限》,說明了經濟增長的傳統方式使得人與自然處在矛盾之中,我們要重視環境破壞的問題,否則最終受到傷害的將是人類自己[3]。1987年,英國的Elkington and Hailes在《綠色消費者指南》中將綠色消費定義為購買避免危害健康、避免浪費資源、避免過度包裝、避免使用稀有資源和避免危害其他國家的商品的消費行為[4]。同年,聯合國世界與環境發展委員會發布了名為《我們共同的前途》的報告,在該報告中“可持續發展的模式”被設計出來。1989年,英國大衛·皮爾斯(David Pierce)出版《綠色經濟藍皮書》,綠色經濟在該書中第一次被提出[5]。隨后,主題為“永續發展”的地球高峰會議在1992年召開,會議上達成了地球的可持續發展需要進行綠色消費的共識,并將其視為首要工作。自1997年開始,以“可持續發展和綠色消費”為主題的活動被國際消費者協會連續開展,并在2000年“可持續消費”的決議被通過。2015年,聯合國發布《變革我們的世界: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于2016年1月1日正式啟動。新議程呼吁各國現在就采取行動,為今后15年實現17項可持續發展目標而努力。《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A/RES/70/1)于2016年在聯合國大會第七十屆會議上通過。,該議程指出生產、消費商品和服務的現有方式應該進行改變,使經濟增長包容、持久和可持續。
(二)綠色消費行為的影響因素
2018年Wu and Yang認為心理因素對于綠色消費行為有很強的影響作用,消費者如果在道德上認同綠色消費,就會增加保護環境的責任感,從而有更大的傾向,選擇購買綠色產品[6]。Taufique and Vaithianathan通過對印度年輕城市消費者的生態意識消費行為研究,認為消費者的態度和感知的效能對消費者進行綠色消費有直接或間接的有效影響[7]。Lin and Chang認為消費者對綠色產品效能的感知決定了消費者使用綠色產品的數量,當綠色產品的有效性提高之后,選擇購買綠色產品的消費者數量就會增多[8]。陳偉軍和孫習祥通過對綠色化妝品的研究得出,綠色品牌的真實性主要通過更強烈的意愿進行綠色消費[9]。王財玉和吳波認為當消費者對于產品的環境懷疑較低時,低環保意識消費者更愿意選擇遠期購買綠色產品,高環保消費者購買綠色產品的選擇不受時間限制。當消費者對于產品的環境懷疑較高時,低環保意識消費者無論近期還是遠期對于綠色產品的購買意愿都較弱,高環保意識消費者更愿意選擇遠期購買綠色產品[10]。湛泳、汪瑩認為企業積極鼓勵消費者,并與消費者進行良性互動,有助于消費者實現綠色消費行為,有助于經濟、生態、社會效益三統一[11]。
(三)綠色消費的效應
徐俊潔認為新型消費模式具有科技化、個性化和生態化的特征,并主張樹立理性的消費風氣,構建公平型消費模式和節約型消費模式,這有利于建設生態文明,實現可持續發展[12]。
湛泳、汪瑩認為綠色消費和綠色生產之間的同一性可以使社會經濟發展形成良性循環[11]。姜言秀認為綠色消費對于提供綠色產品,進行綠色經營的企業具有推動發展作用[13]。供給側改革和消費升級都是追求安全、健康、優質、環保的產品,最后使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的達到統一,綠色消費可以順應供給側改革和消費升級的趨勢,使綠色產業崛起,經濟穩定增長。
推薦閱讀:《消費者報道》雜志由南方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主管,廣東時代傳媒有限公司主辦,是一本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的雜志,2012年10月獲得國家新聞出版局批復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