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透明度是綠色債券的重要支柱,信息披露是綠色債券市場健康發展的重要基石。本文對目前綠色債券的信息披露情況進行了分析,提出當前存在披露深度不夠、披露可比性較差、披露內容不全面、披露可信度不足等問題,剖析了披露質量不高背后的原因,并提出了降低披露成本、提升披露質量的具體路徑。
關鍵詞:綠色債券 信息披露 披露質量 可比性

《債券》雜志是由中央國債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和時代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辦的公開刊物,是目前國內唯一的債券專業類金融期刊。
綠色債券信息披露的重要性
近年來,快速發展的綠色債券在境內外市場都獲得了高度關注。透明度是綠色債券的重要支柱,也是綠色債券“綠色屬性”的重要方面。披露“綠色信息”是提高綠色債券透明度的主要方式,更被看作綠色債券市場穩定發展的基石。
其一,通過信息披露,綠色債券的特有“綠色屬性”能夠被挖掘和展現給利益相關方,使得綠色債券額外效益可被追蹤核查,環境風險可把控。
其二,綠色債券信息披露的制度和機制安排,從正向引導和反向倒逼兩個層面,真正約束了募集資金的綠色投向,引導和撬動資金有效支持綠色產業,抑制高污染行業的投資。
其三,更加透明的綠色債券市場不僅有助于吸引境內外投資者,更是債券相關指數工具開發、進一步增強綠色債券市場活力和發展動能的關鍵。
在國內,綠色債券的相關監管部門從制度設計和實操管理層面都先后有政策文件出臺,對綠色債券關鍵“綠色信息”披露提出了明確的要求,以推動綠色債券市場的健康穩定發展。相關文件如表1所示。
綠色債券信息披露已有了相關制度安排,但值得注意的是,據中國債券信息網相關數據,從2016—2018年近三年綠色債券市場信息披露情況來看,綠色債券的信息披露在深度、可比性、全面性及可信度等方面都有待進一步精進。
(一)披露深度不夠
從近三年平均披露情況來看,約有37%的債券僅通過募集說明書、年度報告等形式披露了項目所處的領域(對應綠色債券支持項目目錄或其他標準分類的一級),披露至項目層面的約占全部貼標綠色債券的63%,其中有項目案例展示的債券比例則僅為15%。
(二)披露可比性差
披露指標的不統一造成同一債項的跨期縱向和債項間的橫向比較均存在一定難度。
根據近三年的統計數據,約有53%的債券跨期披露指標不一致。對于募投至同一領域的項目,也存在披露信息橫向可比性差的問題。如同樣是工業節能項目,不同發行人披露的指標可能是節能量、綜合能耗,也可能是節電量、節約化石能源量,指標層面的不一致給數據的比較和分析造成了障礙。此外,量化指標披露不足也是造成可比性較差的重要原因,有量化效益指標披露的債項占比約為72%。
(三)信息披露內容不全面
不論是在定性還是定量層面,披露信息中對債券可能涉及的負面信息披露均不足。多數披露報告僅對綠色債券可能實現的正面效益有所描述,對募集資金使用本身在合規性方面的風險及其支持的項目可能產生的環境風險則鮮有披露。
基于近三年公開的綠色債券募集說明書及年度報告信息統計,有詳細描述綠色債券支持項目環境風險的債項占比不足5%。
(四)信息披露可信度不足
鑒于綠色債券的外部評估在政策層面有明確鼓勵,且綠色債券的信息披露可能涉及跨領域的專業知識,發行人在發行綠色債券時一般會聘請第三方專業機構進行外部評估,以增強監管機構及投資者對信息的信任程度。
從近三年的數據來看,約有78%的債項在發行前獲得了外部評估。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的外部評估質量參差不齊,未對監管文件要求有實質性響應的現象普遍存在。如中國人民銀行和中國證監會發布的《綠色債券評估認證行為指引(暫行)》要求對債券支持的項目環境合規性和效益實現情況進行評估和核查,但從評估報告來看,僅有43%債券的外部評估按照監管要求對項目的環境合規和效益情況進行了說明,其余57%債券的外部評估則主要依據于發行人提供的資料進行有限評估,結論僅局限于對項目類別歸屬的說明,未提及追蹤至項目端的核證和評估。
充分披露綠色債券信息所面臨的主要障礙
(一)披露動力不足
額外披露“綠色信息”的成本,即債券為成為綠色債券額外付出的成本,沒能通過有效的機制得以補償,造成發行人動力不足。這里的額外付出成本主要包括相關制度的建立及執行成本、募投項目端的前期篩選識別及后期跟蹤核查成本,以及募集資金專戶管理成本等。
從目前市場情況來看,發行人為綠色債券付出的額外成本在利率、發行溢價等方面都無法得到體現。雖然部分地區(如江蘇)出臺了綠色債券發行補貼,但尚屬個例,且處于探索階段。從全國來看,未有全面、長效的機制彌補綠色債券的額外付出。
(二)披露要求不健全
雖然相關監管文件已有明確披露要求,但是細化到項目層面的披露標準和技術要求仍有待完善。相比國外的信息披露(見表2),國內的信息披露鮮有能反映綠色債券募集資金所支持領域對生態環境改善的特性指標,披露指標多局限于節能減排等約束性指標。
此外,量化披露指標計算方法的不公開也是造成信息披露可比性不高的一個重要原因。以國外相關要求為例,綠色債券在披露相應量化指標的同時,一般也會要求披露量化指標的計算方法及所采用的假設。精細至計算方法層級的披露,一方面確保了披露信息的可追蹤、可核算,另一方面也提高了披露信息的可信度。
(三)外部增信機制不完善
外部評估市場的不規范、監管的相對不足,導致外部評估不能對信息披露效力形成正向增進,這也是造成信息披露質量不高的重要原因。
綠色債券“綠色屬性”的外部評估,是增強綠色債券信用的有效方式。但目前,國內綠色債券的外部評估市場仍處于發展初期,有效監管機制未完全建立,發行人收費模式導致評估獨立性不足,專業的綠色評估人才欠缺,這些因素都導致外部評估市場不規范,不能有效地為綠色債券提供增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