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對建筑工程質量要求越來越高,多數的建筑結構都需要加固維修。對原有建筑工程進行加固,逐漸成為人們普遍關注的問題之一。目前磚混結構在建筑工程中得到了一定的應用,對需要加固的建筑,要根據房屋結構鑒定報告,只要選用合理的加固方法,認真組織設計,規范施工管理,就能達到加固的目的,以此提高結構承載能力和改善房屋使用功能,提高結構的延性和增強房屋的整體耐久性。文章對磚混結構質量控制加固問題進行了一系列的探討。
關鍵詞:磚混結構,建筑工程,加固,質量控制
1 地基基礎的質量控制
地基基礎控制常采用加大基礎底面積法。當基礎偏心受壓時,可采用不對稱加寬;當基礎軸心受壓時,可采用對稱加寬。在灌筑混凝土前,應將原基礎鑿毛,刷洗干凈,刷一層水泥漿或涂混凝土界面劑,增加新老混凝土基礎的粘結力;加寬部分的主筋應與原基礎內的主筋焊接;條形基礎應分批分段間隔施工,每單元長度為 1.5~2m。
2 墻體質量控制
墻體質量控制常采用鋼筋網砂漿面層法,砂漿強度等級大于等于 M10,宜采用水泥砂漿,厚度 35~40mm,鋼筋網采用細密點焊鋼筋網或鋼板網。鏟除原墻面抹灰層,將灰縫剔深 5~10mm,用鋼絲刷凈殘灰,吹凈浮灰,灑水濕潤,噴素水泥漿一道。對于非普通磚墻還應涂刷膠質界面劑一道。墻體存在裂縫時,應先對裂縫進行壓力灌漿處理。鋼筋網與墻體采用雙面加固時,用 S 形 Φ6 鋼筋機械鉆孔穿墻對拉,灌M10 水泥砂漿錨固,間距為 900mm 左右,呈梅花形布置;采用單面加固時,用 L 形 Φ6 鋼筋鑿洞(60mm×60mm×120mm)填 M10 水泥砂漿錨固,間距為 600mm 左右,并呈梅花形布置。對于空斗墻宜采用雙面配筋加固,錨固筋應設在眠磚與斗磚交接灰縫中。鋼筋網與墻面的固定應平整、牢固,與墻面的凈距離宜大于等于 5mm,網外表保護層厚度應大于等于 10mm。豎向鋼筋應連續穿樓板,為避免鉆孔太密,造成樓板過大損傷,在樓板處采用集中配筋穿過方式,鋼筋規格為 Φ12@600,上下各搭接 400mm,端部焊 Φ6mm 橫筋兩道,以便與鋼筋網綁扎。鋼筋網四周應與樓板或大梁、柱或墻體連接,可采用錨筋、插入短筋、拉接筋等連接方法。穿過墻體或樓板的鋼筋插入孔洞后,應采用水泥砂漿或細石混凝土填實。鋼筋網砂漿面層應深入地下,埋深大于等于 500mm,地下部分厚度擴大為 150~200mm。當鋼筋網的橫向鋼筋遇有門窗洞口時,單面加固宜將鋼筋彎入窗洞側邊錨固;雙面加固宜將兩側橫向鋼筋在洞口閉合。門窗洞口處,若門窗樘與墻面縫隙過小,U 形筋無法穿過封頭,可在門面樘上鉆孔,抹面可到門窗面。洞口四角(四周)各加 2Φ8 或鋼板網加強。砂漿面層優先采用噴射法施工,采用中砂或粗砂,配合比準確,拌合均勻。噴射時,噴頭與受噴面垂直,砂漿面無干斑或滑移,待砂漿收水時,立即抹平壓光,并注意養護。
3磚柱質量控制與抗震加固
磚柱質量控制常采用混凝土圍套加固法,混凝土強度等級大于等于 C20,圍套厚度大于 100mm。豎向鋼筋應通長設置,下端伸至基礎頂面,中間穿過各樓層,上端伸至加固層上層樓板或屋面板表面。箍筋應穿過主梁,當梁高小于 400mm 時,在梁的上下表面,用較大直徑的加強箍等代替。由于磚混結構建筑主要以脆性材料為主,不具有延性,在地震作用下極易破壞,因此,要對不滿足抗震設防要求的磚混結構房屋進行加固,提高結構安全性、滿足使用功能要求。
4 混凝土梁控制
混凝土梁的控制常采用加筋法又稱增大截面法。新加鋼筋與原梁應有可靠連接和錨固,保證共同受力。主筋直徑 12~25mm,U形箍筋宜與原有箍筋直徑相同。新增混凝土最小厚度為 60mm。原構件清理至密實部位,表面粗糙、清潔。焊接時,先對原鋼筋進行除銹處理,為降低焊接高溫對原有受力鋼筋的影響,應采用卸荷焊接措施,逐根分區分段分層進行。新澆混凝土應具有收縮性小、粘結性好的特點,盡量采用噴射施工。
5 混凝土樓(面)板控制
對于細微裂縫常采用表面處理法,有騎縫、全部涂復修補兩種。前者適用于稀而少的裂縫,后者適用于細而密的裂縫。材料應優先選用粘著力強、不易老化的材料。對于活動性裂縫應采用延伸率較大的材料。涂覆前,先用鋼絲刷將混凝土表面刷毛,清除雜物,用水沖洗干凈,干燥后再用環氧膠泥、乳膠水泥等嵌補表面缺陷,最后均勻涂覆,且不得有氣泡。
6 結構整體性加固
結構整體性加固常采用新增構造柱、新增圈梁等方法。新增構造柱,截面 250mm×300mm,混凝土等級大于等于 C20,縱向鋼筋大于等于 4 小于 12,箍筋 Φ6@200,頂部及樓板處各 500mm 范圍內應加密。外墻轉角采用 L 形等邊角柱。與墻體可靠連接,在樓層 1/3 和 2/3 層高處、室外地坪處、原外墻基礎大放腳處同時設置拉接鋼筋和銷鍵(240mm×180mm×180mm)與墻體連接,也可沿墻體高度每隔 500mm 設置壓漿錨桿或拉接鋼筋與墻體連接。新增構造柱應做基礎,埋深與外墻基礎相同。拉接鋼筋采用 2412mm,長度大于等于 1.5m,緊貼橫墻布置,一端錨在新增構造柱內,一端錨入橫墻的孔洞內。新增圈梁,混凝土等級大于等于 C20,縱向鋼筋大于等于 4Φ8mm,箍筋 Φ6@200,兩側各 500mm 范圍內應加密。與墻體可靠連接,圈梁采用銷鍵(180mm×l80mm×圈梁高度)與墻體連接。
代替內墻圈梁的圓鋼拉桿,在原墻體錨固時,應采用鋼墊板,拉桿端部應加焊相應的螺栓。圈梁混凝土宜連續澆搗,不得在距鋼拉桿或橫墻 1m 范圍內留施工縫,圈梁頂面做泛水,底面做滴水線。鋼拉桿應張緊,做防腐處理。新增構造柱、圈梁、鋼拉桿應連成閉合系統,或與現澆鋼筋混凝土樓板、屋蓋可靠連接。
總之,磚混結構房屋加層加固工程,在加層加固之前對原建筑進行現場檢測及計算分析,在此基礎上,以加層后結構新增荷載的情況和檢測所得結構主要承重構件的強度為依據,在確保該建筑結構的安全性作為最重要指標的前提下,對磚混結構建筑工程采取加層加固的方法與具體技術措施,從而保證整個建筑工程的施工質量。磚混結構目前的采用受到限制,但仍在一定地區應用。磚混機構的房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如何在設計與施工方面沒有考慮完善,材料的選用及其質量方面沒達到要求,還有房屋耐久性方面、遭受災害等方面的緣故,使房屋的建筑結構需要進行加固的處理。加固包括幾個方面的工作來完成,如既有建筑在功能的改造方面的加固處理、對結構發生裂損的進行補強處理、房屋整體的結構進行可靠性的加固以及對單位構建截面承載力進行加固處理。
參考文獻
[1] 張利寧;范世飛;郭江明;;淺談磚混結構主體施工中常見的質量通病及防治措施[J];科技信息;2011年21期
[2] 許錦燕;張惠英;崔庚;;某兩層較空曠磚混結構教學樓加固可行性的分析[A];砌體結構理論與新型墻材應用[C];2007年
[3] 鄭國振;;淺談如何控制混凝土質量[J];經營管理者;2011年02期
[4] 段鐵成;;關于施工現場鋼筋管理的幾點看法[J];才智;2011年18期
[5] 尹越;呂盛東;;建筑工程中混凝土工程的質量檢查及處理措施[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0年30期
[6] 時永惠;;建筑工程中混凝土工程的質量檢查及處理措施[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1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