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在綜合考慮我國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的背景下,提出加快完善機器人協同創新體系,以及建立自主的工業機器人標準化體系對策機制;同時在共享經濟模式下,提出適合工業機器人發展的融資租賃新模式,為保障共享經濟下工業機器人市場的有效實施,給出了相應的風險控制及保障措施,從而有效促進工業機器人產業的發展,對推動我國機器人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帶動國家相關產業升級和提升制造業的整體競爭力意義重大。
關鍵詞:機器人;發展現狀;協同創新;融資租賃;共享經濟
1 引言
目前,全球制造業格局正面臨重大改變,以智能制造為核心的智能化產業變革正悄然發生。為此,黨中央、國務院先后提出了“中國制造2025”等計劃,將智能制造放在優先發展的位置,力圖抓住新一輪產業革命的機遇期,助力我國迅速躋身于世界制造強國之列[1,2,3]。
作為典型的機電一體數字化裝備——工業機器人,它占據著智能制造的核心地位,具有很高的技術附加值,在工業領域應用范圍很廣。工業機器人代表著先進制造業的支撐技術,現已發展成為信息化社會的新興產業,該產業的發展將會進一步促進社會生產的發展。我國工業機器人起步于20世紀70年代初期,但經過近50年的努力發展,機器人產業現已初具規模。目前,我國自主研發并生產的工業機器人完全能夠達到工業化的應用水平,并且在越來越多的行業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繼計算機、汽車之后,專家預測機器人產業是近年來興起的具備大型規模的高技術產業。因此機器人市場前景被看好。我國工程院的一項市場調查顯示,被調查的企業中,64.2%的企業具有強烈意愿,有14.5%的企業正在做“機器換人”準備[4]。2019年,據統計我國工業機器人產業達到了57.3億美元的市場規模。到2020年底,國內市場規模進一步擴大,現已突破60億美元。如今,機器人工業的發展進一步受到了國家重視,同時機器人的研究與開發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企業參與其中。
2 我國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現狀
2.1 工業機器人相關產業區域和應用領域過于集中,且市場使用率低
工業機器人產業的發展對地區的工業基礎和科研實力有較高要求,如圖1所示,導致我國工業機器人產業主要集中于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灣以及成渝地區。
經調研發現,工業機器人的應用相對集中于汽車、船舶、電子等大型企業[5],且本土產品的使用率低,如圖2所示,幾乎被國外工業機器人所壟斷。
2.2 核心技術創新能力不足、創新人才缺乏
目前我國機器人相關的產業體系,如公共服務平臺、人才、標準等尚未完善健全,同時研發平臺建設相對產業的發展嚴重滯后,關鍵核心技術的創新能力嚴重不足。作為工業機器人核心的零部件包括伺服電機、控制器、減速器等,占據了工業機器人整體成本的72%左右,同樣也是行業利潤的主要來源。但是在國內本土企業中,僅有少數的機器人企業能夠完全自主的生產這些關鍵的核心零部件,絕大部分機器人相關企業仍然嚴重依賴進口。例如核心零部件伺服電機,國內近80%的市場份額,都被國外品牌占據,嚴重影響了本土機器人產業的市場競爭力。
2.3 產業鏈不完整,協同創新機制尚未形成
當前,高校和央企是我國機器人研發力量的主體,然而基于這樣的研究主體必然會造成研究形式過于獨立和封閉,研究內容過于分散,其造成的結果是研究力量難以形成合力,產學研與行業實際需求脫節,其成果也難以大規模在行業上下游企業推廣和應用。
由于我國工業機器人相關產業區域和應用領域過于集中,相關產業配套不健全,尚未形成一條完整的工業機器人產業鏈,因此很多機器人上游的生產企業不得不自己生產一些相關的零部件,造成了機器人成品的價格競爭力差。另外,機器人下游集成商企業更多的往實用技術和相關產品傾向, 幾乎沒有原始的核心技術積累以及相關的人才培養,因此企業難以做強做大。機器人產業的上下游企業缺乏統籌協調機制,造成的結果是整個產業鏈脫節,資源無法形成共享、上下游企業間難以相互促進,且無法有效的協同推進、協同創新發展良好的新格局。
2.4 產業支持力度有限,政策環境有待完善
我國工業機器人起步于20世紀70年代初期,但經過近50年的努力發展,機器人產業已經初具規模。目前,我國自主研發并生產的工業機器人完全能夠達到工業化的應用水平,并且在越來越多的行業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目前,各地方針對機器人產業的發展相繼發布了一系列鼓勵政策,例如湖北省頒布了《推動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實施意見》《智能制造裝備產業鏈技術創新體系建設實施方案》等。武漢市同樣在“十三五”規劃中也明確提出建設國家先進制造業中心,實施智能制造工程。2016年,武漢市通過招商引資,規劃建設10000畝機器人產業園。在該產業園中,格力項目規劃總投資50億元以上,用地規劃1500畝,從事機器人、高端數控機床等產品的研制,達產后年產值150億元。這些宏觀政策上的支持,雖然對工業機器人發展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但這些尚未形成健全的、完整的產業化政策支持體系,有必要從機器人的技術研發和產業化兩個方面來細化和完善相關的激勵政策。例如,在相關技術人才培養和教育方面,各地方尚未給出具體政策支持,為此高端專業研發人才不能得到持續供應;在產業的財政投入方面,各地方投入力度不夠,且政策尚未形成常態化機制。因此,相關的產業激勵和支持政策應從宏觀上考慮機器人產業的總體發展,針對具體的項目,從項目立項、核心技術的公關、人才的培養、示范應用項目的推廣等各個環節出臺具體的扶持政策。
3 我國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趨勢與對策
中國制造業的主體是中小型工業企業。根據2016年給出的統計數據,我國中小工業企業占整個制造業97.5%的比重。為了更加有效地促進中小工業企業的發展,近年來各省市有關部門針對中小企業的信貸提出了加大力度的要求。但是中小工業企業的融資難的局面仍未得到有效緩解。“融資難、融資貴”特別是在民營制造企業中愈演愈烈。由于工業機器人單臺價值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在這樣昂貴的價格面前,中小民營制造企業常常會望而卻步。如果工業機器人發展的“盛宴”得不到中小企業的參與,勢必受到制約著我國打造制造業強國的倡議。因此,為加快我國機器人產業高質量發展,結合現有的發展現狀,有必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研究和建立相應的對策機制。
3.1 加快完善機器人協同創新體系
一是積極推進國內外高科技成果在科教發達的地方落地生根。既要突出各地的科教優勢,又要吸收利用國內外的先進科技成果,始終把機器人產業化作為實現創新驅動發展的關鍵環節。二是要建立機器人行業共用技術研發基地。進一步完善地方機器人產業規劃,組建機器人產業發展基金,針對行業共用技術難題擬定科研清單,建立智能制造創新研發基地,為研發團隊提供良好的工作環境和服務。三是發展和完善創新服務體系。持續完善激勵創新創業基地人才的政策,吸引國內外優秀人才為我所用;以項目為抓手,建立產學研用協同創新體系,實現創新資源的優化整合。
3.2 盡快建立自主的工業機器人標準化體系
我國工業機器人行業的標準體系相對于發達國家,總體進展緩慢;在技術發展路徑、產業根植性方面,同樣與發達國家相比,都具有一定的差距。歐美日發達國家的工業機器人的行業標準化體系,不能簡單的照搬到我國進行簡單的復用,因此我國工業機器人產業應盡快建立符合我國實際國情的行業標準化體系。
具體來看,應該結合國內外行業標準現狀,在推進我國地方性工業機器人行業標準化體系時,根據工業機器人的應用技術和區域行業特點來制定工業機器人行業標準體系框架。在總體規劃的框架下,按照行業應用、技術特點等多個方面編制行業標準計劃,填平補齊分批、分期有條不紊地完成相關行業標準任務。同時,應以機器人行業標準化方案為基礎,積極鼓勵和引導建立適合于機器人融資租賃的標準化方案以及相關產品的標準化體系。在此基礎上,進而制訂面向工業機器人行業相關產品和服務的融資租賃交易、二手設備市場流通、租賃物評估等行業標準,并且加強行業標準實施的宣貫,提升規范化水平。
3.3 鼓勵工業機器人的融資租賃模式創新
融資租賃是集融資與融物、貿易與技術更新于一體的新型金融產業,是目前解決中小型企業設備采購、新技術應用等環節最常用的金融工具[6,7]。因此,融資租賃交易作為一種市場上成熟的金融產品,一定程度上能夠有效降低資金門檻,提高企業應用工業機器人應用率。目前,如武漢、南京等城市工業產業發展迅速,技術體系較完備,且人才培養與儲備較為堅實,因此在建立自主的機器人行業標準化體系的同時,基于機器人產業的發展現狀,建議政府積極鼓勵和引導售后回租租賃、委托租賃、杠桿租賃、銷售式租賃、項目租賃、風險租賃、結構式租賃、抽成式租賃、綜合性租賃等現代化的租賃方式,發展適合我國國情的機器人融資租賃模式創新。同時政府可通過稅收優惠、信貸傾斜、財政補貼等各項政策措施加大工業機器人融資租賃創新模式扶持力度。
3.4 搭建“互聯網+機器人”的創新服務平臺
基于“互聯網+”的共享經濟前提是擁有“閑置資源”,將其合理利用,不僅能夠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還能獲取一定的經濟回報。工業機器融資租賃市場和共享經濟思想的融合將能夠有效地促進形成新型的融資租賃模式。以工業機器人為共享對象,在共享經濟下可有效降低信息不對稱等,重發利用閑置資源,可有效降低中小企業使用機器人的成本[8]。
為此,政府應建設面向全市制造中小企業的互聯網云服務中心,為機器人出租企業、機器人承租企業以及機器人制造、研發等主體提供有效的信息推廣服務平臺;同時政府應引導企業之間進行深度的交流與融合,為智能制造領域的中小企業加速轉型升級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服務。
3.5 建立適用于工業機器人的風險保障機制
由于工業機器人應用系統具有高價值的特點,應實時推動并建立相關的風險監測預警機制以及補救系統。因此,各地方政府針對每個機器人融資租賃項目應從項目需求的提出,到租金全部收回的整個操作過程,根據需要設立若干監測和控制點,建立風險預測系統,確保每個環節運作的規范和安全。
4 結語
隨著不斷深入的全球化經濟,科技和人才已成為各個國家競爭的主要對象。在此背景下,占據智能制造核心地位的機器人朝著高精尖技術應用領域發展。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加快完善機器人協同創新體系,以及建立自主的工業機器人標準化體系對策機制。同時在共享經濟模式下,提出適合工業機器人發展的融資租賃新模式。為保障共享經濟下工業機器人市場的有效實施,給出相應的風險控制及保障措施,從而有效地促進工業機器人產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劉霞,任先平.湖北省工業機器人產業技術創新的現狀、問題及支持對策[J].江漢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35(2):48-54+127.
劉祖楊.工業機器人的發展現狀與對策研究——以常州為例[J].營銷界,2019(21):149.
推薦閱讀:現代面粉工業雜志投稿字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