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對于成功的企業而言,僅僅擁有完美的策略規劃是遠遠不夠的,根據倡議合理配置企業資源,并確保在倡議的指引下,自始至終采取協調一致的行動同樣至關重要。企業倡議的特點有全局性、長遠性、競爭性、綱領性、動態性、指導性、風險性、創新性和相對穩定性。
關鍵詞:企業倡議,管理制度,工商管理論文
企業倡議可作為決策的支持;可作為協調和溝通的載體;可強化企業經營的目標性;可強化塑造自我的主動性;有利于創造富有特色的企業文化;可推動企業領導和員工樹立新的經營觀念;可提高員工對企業的責任心。倡議是成功的一個關鍵因素,是企業走向興盛的生命力。
1“企業”、“倡議”、“企業倡議”的淵源
企業是從事生產、運輸、貿易等經濟活動的部門,企業的產生有力地推動了經濟的發展,緩解就業壓力,而在金融危機的今天,企業是人們值得探究的學科。美國的管理學家切斯特·巴納德曾在他的代表作《經理的職能》一書中就道:“企業是一個物質、生物、個人、和社會幾個方面因素構成的綜合系統”。國外在企業經營管理領域中廣泛使用倡議概念是在1965年,是以美國學者安索夫的主要著作《企業倡議》的問世為代表的。
“倡議”一詞早已存在,它源于戰爭和軍事活動,它是戰爭實踐、軍事活動的理論概括,是指導戰爭全局的計劃和策略,也就是克敵制勝的良策。早在我國的春秋時代、三國時代就成為我國歷史上軍事倡議系統分析的典范,并被世界各國運用至今。
毛澤東同志對倡議含義的闡述更為深刻,頗有哲理。他在1963年末所著的《中國革命戰爭的倡議問題》一文中指出:“一切帶原則性的軍事規律或軍事理論,都是前人或今人做的關于過去戰爭經驗的總結”、“只要有戰爭,就有戰爭的全局。研究帶全局性的戰爭指導規律,是倡議學的任務。研究帶局部性的戰爭指導規律,是倡議學和戰術學的任務。”
企業倡議就是企業面對激烈變化,嚴峻挑戰的環境,力求得以生存和發展而作出的帶有長遠性、全局性的謀劃或方案,它是企業經營思想的體現,是一系列倡議性決策的結果,又是制訂中長期計劃的依據。
在人類社會的不斷發展中,人們逐步把倡議應用于廣泛的領域,引用、運用于政黨和政府的某一時期的政治活動,為實現總體目標所作的力量部署、對策、措施等倡議規劃,在經濟活動領域中,指導國民經濟或某些主要產業的發展都用倡議性來部署。人們總認為企業倡議是偶然決定的,或者認為它是最高決策者的信念、直覺的產物。在理論中常常以、僅僅用內容相關的“企業家活動”、“企業政策”、“長期計劃”等名稱出現。20世紀50年代末期,美國學者安索夫針對企業規模擴大并轉向多種經營的形勢,以確定企業目標作為決策的出發點,建立了自己的企業倡議規劃理論。1979年他又推出了另一部力作《倡議經營》,研究以倡議計劃推向倡議經營,分析了環境、倡議、組織三者間的對應關系,進一步發展了倡議模式的理論。20世紀80年代,倡議管理得到了較大發展,經產業結構分析為基礎的競爭倡議理論占據了主導地位,從而形成了以資源、知識為基礎的核心競爭力理論。
2企業倡議管理的含義及發展歷史
根據理論和企業界多數人的看法,企業倡議就是企業面對激烈變化,嚴峻挑戰的環境,力求得以生存和發展而作出的帶的長遠性、全局性的謀劃或方案,它是企業經營思想的體現,是一系列倡議性決策的結果,又是制訂中長期計劃的依據。倡議管理是一個包括倡議制訂(或規劃開成)和倡議實施的過程,也就是企業在制訂和實施倡議中作出的一系列決策和進行一系列活動,它由倡議分析、倡議選擇和倡議初稿三個主要部分組成。
企業倡議管理是在20世紀60年后期才初步形成的,有的學者將其形成過程分為四個階段。
2.160年代:倡議規劃理論誕生60年代初期,安德魯斯·克里斯滕森和安索夫奠定了倡議規劃的基礎,他們重點論述了如何把商業機會與公司資源有效匹配,并論述了倡議規劃的作用。從60年代到70年代初,規劃思想占據著倡議的核心地位。
2.270年代:環境適應理論流行70年代是環境適應學源的年代。倡議家越來越把環境的不確定性作為倡議研究的重要內容,激烈的國際競爭與不確定性使人們更多地關注企業如何適應環境,即假設各種不同的市場環境,從而設計出各種不同的對策、措施來應對這些變化。在這一時期,管理不確定性變成了企業核心能力。
2.380年代:產業組織理論與通用倡議研究哈滕和庫伯通過對美國釀酒業的研究來探索倡議與經營業績之間的關系,尤其是解釋經營業績與倡議及環境的關系,并認為業績是倡議與環境的函數。波特將產業組織理論引入倡議研究,將重點放在行業特征分析上,強調市場力量對獲利能力的影響。看來,交易成本理論、信息經濟學、博弈論等紛紛被引入倡議理論。80年代后期,許多學者把研究重點放在了跨國企業經營管理上。
2.490年代:資源基礎論與核心能力說流行80年代后期人們越來越認識到,競爭無常規,沒有通用倡議,也沒有萬能靈丹,人們無法僅僅通過通用倡議與企業特征來解釋企業的優異表現,繼而轉向尋找企業競爭優勢的源泉。80年代比較流行的產業理論被人們重新審視,甚至受到了普遍的批判。20世紀末,倡議創新的理念,得到了深化,被人們廣泛采用。由于經濟全球化,技術信息化與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企業界出現了一系列的倡議創新。即大規模定制、虛擬組織、歸核化、競合等。
3企業倡議的類型與構成要素
從企業為達到倡議目標所采用的途徑、手段來看,企業倡議的構成要素有經營范圍、資源配置、競爭優勢和協同作用四種。
企業倡議一般分為企業總體倡議和企業經營倡議兩大類。企業總體倡議考慮的是企業應該選擇進入哪種類型的經營業務。經營倡議考慮的則是企業一旦選定某種類型的經營業務,應該如何在這一領域里進行競爭或運行。
4企業倡議的內容、特點及作用
一個完整的倡議至少包含三個方面。
4.1為企業的經營方向描繪了一幅藍圖,因而必須具有前瞻性,必須用于指導企業的業務經營,而不應是業務經營的附屬品。
4.2倡議作為一種規劃具有很強的策略性,它的目的在于贏得相對競爭對手的持續優勢。而且,倡議還應成為一種將企業各事業部門、各職能部門、不同管理人員、不同員工的決策和行動統一為一種覆蓋全企業協調一致的決策和行動的策略方法。在倡議框架下,企業內跨部門分散的行動將形成一個以統一的目標和策略為中心的整體,個人的努力也將被匯聚成方向一致的團隊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