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水資源是地球上人類賴以生存的資源,水利和水文之間的聯系是十分密切的,水文工作給水利工程提供基礎的保障,而且水文水資源管理將直接關系著水利工程的發展及農業的進步。本文主要闡述了水文水資源環境的概念,并介紹了在現代科學技術下的水文水資源環境管理及防洪減災的應用,著重分析了當前水資源環境問題,并提出改善策略。
關鍵詞:水文水資源;管理;防洪減災
引言
從實際情況而言,洪水泛濫會引發很嚴重的自然損害,尤其會引發山體滑坡問題、河水泛濫問題等,對國家經濟發展、周圍居民生命財產安全都會產生不利的影響。而強化對水文水資源環境管理力度,科學化地運用防洪減災措施,就可以規避洪澇災害所帶來的影響,因此,建議在相關部門的工作中應該重視水文水資源方面的環境管控,科學運用各種防洪減災的措施,確保在新時期時代之下能夠規避洪水災害所帶來的影響。
1 現代科技在水文水資源環境管理中的應用
在社會的快速發展中,水資源的生態壞境破壞問題也日趨嚴重,這已經引起了社會各個領域的廣泛關注,傳統的水資源環境管理方式已經無法滿足現代社會的發展需求,需要相關人員加強科學技術的學習,重視水資源環境問題,加強對水資源生態環境的保護,避免出現水資源污染問題。像現代計算機信息技術、互聯網技術可以實現水文數據信息的傳輸、儲存、共享,在建設水文資料平臺的過程中也會涉及很多其他的科學技術, 比如在收集水文資料的遙感技術、衛星技術、雷達技術、無人機技術等, 這正體現了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
2 水文水資源環境管理和防洪減災現狀
2.1 經費投入有限,相關理論及技術不完善
近年來,國家多次強調了水文水資源環境管理的重要性,各個地區在發展經濟的過程中,都應該積極加大水文水資源環境管理,做好防洪減災工作。但是,部分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有限,水文水資源環境管理中往往需要較大的資金投入,而該省區面臨著較大的財政壓力,在這方面的工作中,經費投入量較少,使得在水文水資源環境管理、防洪減災方面的理論和技術研究都受到了極大的限制。
2.2 水文監測設備數量不足且性能滯后
水文水資源環境管理工作中,水文監測是一個關鍵的工作,而監測工作必須要借助于先進的監測設備來實現,水文監測方面,對于監測設備有著較高的標準。但是,該省區的水文監測設備呈現出數量不足、性能滯后的情況,影響了水文監測結果的準確性,相關部門在水文水資源環境管理工作中,難以直接利用水文監測結果來開展。
2.3 工業發展導致的水資源污染
在我國工業化的快速發展下,水資源污染問題日益嚴重,這嚴重破壞了水資源的環境。由于我國缺乏先進的污染處理技術,無法及時修復被污染的水資源,這將影響到現代化社會的發展,所以在社會的不斷發展過程中,應該增強環保意識,降低工業生產排放污水總量,積極引進先進的污水處理技術,從而做好水資源的環境管理工作。
3 水文水資源環境管理與防洪減災措施的應用建議
3.1 利用制度增強工作的規范性
建議工作部門在日常工作領域中健全相關的制度,利用制度規范人員行為,確保水文水資源的環境管理工作效果,增強防洪減災措施的應用水平。首先,工作部門應完善防洪抗旱制度內容,提出上報的標準、制定解決方案的規范要求,在制度中還需要求工作人員規范性地開展水文水資源監測工作,結合制度內容執行檢測任務和工作,增強水文水資源的管控效果。其次,在制度中提出防洪減災措施的應用要求,每位人員都必須結合制度的要求在區域中因地制宜的落實和應用防洪減災措施。同時在制度中還需要求工作部門借鑒其他區域的成功經驗,根據當地的水文水資源數據信息預測分析可能會發生的洪澇災害事件,在事前就做好預防工作,爭取通過防控的有效對策降低災害所帶來的損失。最后,還應根據環境管理的內容、防洪減災措施的情況等,健全各個地區的責任制度體系,明確各地區部門、人員的日常工作責任標準,要求負責人根據工作的標準內容來落實環境管理的方式、防洪減災的措施,一旦在負責的區域之內發生了災害防控問題、水環境管理問題,就要懲罰負責人,增強其在工作中的積極度,從根源層面入手規避因為人員失誤、工作不專業而引發的問題。
3.2 形成準確的防洪減災模式
水文屬于很難控制的自然因素,日常工作的難度很高,如果沒有創建完善、準確的防洪減災模式,將會導致工作水平降低。而目前部分水文水資源環境管理期間,多數部門或者是人員都沒有形成準確的防洪減災觀念,難以形成良好的工作模式,不利于工作的高質量開展。因此,部門在工作中應改善觀念、端正態度,創建相應的防洪減災模式,首先,應充分意識到合理開展防洪減災工作重要意義,部門可以設立專業管理組織,明確防洪減災具體責任、要求、標準、制度等,形成專業化的工作機制,促使自身防洪減災服務能力、防控能力的增強。其次,在具體的防洪減災期間,應從預防經濟損失、維護人員和環境安全的角度入手,在準確執行水文水資源環境管理工作、增強防洪減災有效性的同時,保證每項工作都能準確落實。最后,應拓寬水文檢測工作的覆蓋領域、范圍,增強檢測工作的水平,尤其是一些經常會發生地質方面、水文方面自然災害的區域,增加水文檢測的覆蓋面,保證檢測工作的詳盡性與有效性,健全其中的模式和機制,通過針對性的方式、有效性的措施來保證工作質量。
3.3 建設防洪預警系統
隨著技術的進步,水文水資源環境管理、防洪減災工作開展的過程中,有關部門同樣需要加大防洪預警系統的建設,一旦發現存在洪水威脅,相關部門就需要立即啟動應急機制,針對洪水預警的相關信息,來保障防洪工作的有效性,在洪水到來之前就開展防洪工作。防洪預警系統內的信息源主要以水情、工情、旱情和災情為主,在防洪預警系統中的相關模塊,需要自動進行水情、雨情的信息采集,由系統內的信息采集設備來自動完成相應的信息采集,并保障系統內通信的便捷性,使得系統相關設備所采集的信息可以被及時傳輸,進而指導相關部門的實際工作。防洪預警系統中所實時接收到的各種信息,必須要及時整合和處理,通過中間件技術,將全部的異構數據全面集成,形成專門的綜合數據庫,在該數據庫內,要包含云圖庫、氣象信息庫、水雨情信息庫、工情信息庫、歷史洪水庫等多種信息,有關部門在開展防洪預警和減災實踐的過程中,要積極應用這些信息,對這些信息加以全面分析。防洪綜合信息服務系統同樣是防洪預警系統中的重要構成,這一子系統的存在是為了使得各個管理部門之間的信息可以實現互聯互通,共享基礎信息和綜合信息資源,進而為實際防洪減災工作提供有效服務,為防洪減災工作的決策提供切實依據。
4 結束語
在現代社會的發展過程中,人民群眾的環境保護意識在不斷增強,各行各業對水文水資源環境管理工作越來越重視,因為其不僅能實現水資源的充分利用,還能夠推動水利工程發展,并減少洪災造成損失。所以在進行水文水資源環境管理過程中,相關人員應該加強自身學習,積極引進先進的管理技術為水文水資源的環境管理工作提供進一步發展必要條件。
參考文獻:
[1] 蘇文濤.水文水資源環境管理與防洪減災[J].中國倡議新興產業,2020,(28):210-225.
[2] 關紅玉.水文水資源環境管理與防洪減災措施研究[J].農家科技(上旬刊), 2019,(12):197-199.
[3] 姜洋洋.水文水資源環境管理與防洪減災對策分析[J].寫真地理,2021,(8):30-56.
推薦閱讀:水資源開發與管理征稿欄目